('
可也没见到他们在今年举行阿伏伽德罗诞生一百五十周年,或者逝世七十周年的纪念活动啊,为什么明年就突然开始纪念起伏打来了?
难道说是意大利学界觉醒了什么了不起的人物,决心要重铸意大利荣光,我辈义不容辞了?
这个人是谁,是靠着无线电报专利赚的盆满钵满的伽利尔摩·马可尼,还是意大利物理学的最后光荣,恩里克·费米?
陈慕武想了半天,也只想出了当今世界上,已经在物理学取得成就,或者会在物理学上取得成就的这两个最有名的意大利人。
前者已经誉满全球,后者,呃,本来应该有个费米-狄拉克统计,但是被陈慕武横插了一脚,现在的他应该只是罗马大学的一位理论物理学教授。
虽然陈慕武想不明白,为什么意大利突然要举办物理学家大会。
可说起来,这件事情的背后,还真和他多多少少有那么些联系。
想要重振意大利物理学荣光的,既不是马可尼,也不是费米,而是前文提到的那个刚刚上台没几年的光头。
陈慕武的归国之旅,在途经各个国家时所发生的各种事情,包括在苏联访问时的演讲,在波兰过海关时遇到的窘境,还有访问柏林大学时受到的热烈欢迎。
这些事情总会被当做科学新闻,在第一时间登在报纸上。
前有爱因斯坦,后有陈慕武,这两个人算是当今科学界的当红炸子鸡。
光头没想到一个小小的物理学家,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力。
面对陈慕武,瑞典王储想的是,能不能借助他的力量,来提升自己国家的物理学水平。
可光头想的却是,既然物理学有如此大的影响力,那么是不是应该在自己国家内举办一次物理学大会,从而既能提升国家的声望,又能提升民族自豪感?
可是举办会议,总需要有个由头才是。
近代以来,意大利物理学式微,那就只能在先贤身上想办法。
恰好生于1776年,卒于1856年的阿伏伽德罗是一个不错人选,就像陈慕武所想的那样,今年1926年不但是他诞生150周年,也是逝世70周年。
可惜阿伏伽德罗的生卒月份都是在夏天,光头产生这个想法的时候,相对应的纪念日早就已经过去。
无奈,只能放弃这位伟人,再去寻找下一位目标。
于是伏打就成了比阿伏伽德罗更好的人选,他刚好卒于1827年,到了明年1927年正好是100周年,这可比什么150周年还有70周年,更有纪念意义。
因为是纪念伏打,所以会议的地点,就选择到了伏打的家乡科莫。
这里的科莫湖,是阿尔卑斯山脚下的一处度假胜地。
当然,也是光头最终被枪毙的地方,只是他现在还不知道而已。
陈慕武和卡皮察在行李旁闲聊,剑桥郡的邮递员骑着自行车悠悠达达地来到了三一学院门外,卸下了一包属于这里的信件和电报。
院监在检查完所有收信人后,朗声对着他们这里说道:“陈院士,有您的一封电报。”
“哪里来的?”
“罗马……”
这些意大利人的速度还真够快的,卡皮察前脚刚替自己答应完参会,后脚他们就又把电报给发过来了?
没想到院监的话还有后半句:“呃,不是意大利的那个罗马,而是教皇国的那个。”
第25章 神学尽头是科学
有的人想要利用举办物理学家大会,来提升自己国家的影响力。
有的人却是想要利用当今世界上知名的物理学家的名声,来为自己的国家找找存在感。
自从公元八世纪,丕平献土之后,教皇就在以罗马为中心的这片土地上,建立了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
这个教皇国一直延续到了十九世纪,直到七十年代,意大利王国吞并了罗马,以教皇为首的罗马教廷,退居到梵蒂冈城中,教皇国自此便开始处于一种名存实亡的状态之中。
这种名存实亡的状态,到现在还在持续着。
改变现状则还需要等到1929年,本来抵制宗教的光头,为了利用宗教在国内的声望来稳固统治,和教皇国方面达成了妥协,与枢机主教签订了《拉特兰条约》,罗马教廷最终承认教皇国灭亡,梵蒂冈国也随之成立。
陈慕武虽然不信任何一种宗教,但他早就因为阴差阳错的一件事情,和教皇之间搭上了联系。
那还是在1924年底,陈慕武在瑞典斯德哥尔摩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石破天惊,讲了宇宙不是静态不变,而是不断膨胀,甚至有可能在之前的某一个时间点,整个宇宙全部能凝结到一个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