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这是在江田岛,或许能得到一声“很有精神!”的称赞。
但这里是哥廷根,希尔伯特只是微笑地看着冯·诺依曼,然后又不疾不徐的开口向他解释。自己为什么在这件事上催促得紧。
“约翰,我让你尽快完成,是想在最近一两个月争取一笔奖学金,把你送到剑桥大学去。
“量子力学应该是陈博士在物理学上最用心的一个理论,你能证明那两种计算方法等价,和他之间也就有了共同话题。
“然后你到那里跟在陈博士身边,学习工作一段时间。了解一下我们这个时代当中的天才,日常生活中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最后,如果有可能的话,你看能不能邀请陈博士到哥廷根大学,让他到我这里,一起为了重建数学大厦而携手努力。
“柏林的那个爱因斯坦教授,在报纸上说德国的教育制度培养不出全科天才。
“我偏不信这个邪,非要让这个在瑞士的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的拿到学位证的人看一看,最正统的德式教育是什么样子的!
“呃,约翰,我刚刚那句话无意冒犯,也并不是针对是苏黎世联邦理工,只是有点不赞同爱因斯坦的说法,你别往心里去。”
希尔伯特把希尔伯特计划被证明失败后压在心中的怒火,转移到了爱因斯坦身上。
可等他痛快淋漓地骂完才发现,眼前的助手竟和爱因斯坦是校友。
希尔伯特最后的那些话,确实让冯·诺依曼的心中有些不舒服。
这倒并不是因为老师骂了自己毕业的学校,而是因为希尔伯特说他想要邀请陈博士到哥廷根大学,来证明德国的教育同样能培养出全才。
可是非要陈慕武的到来,才能证明这件事吗?
站在老师面前的这个人,同样也可以啊!
这是不是有点太看轻自己了呀!
不过一想到,如果能去剑桥大学,见到陈慕武的话,那似乎还是很不错的。
年青人之间应该有很多科学话题,说不定还能从陈博士那里,获得很多新的灵感。
“好的,老师,我一定会抓紧时间的。”
冯·诺依曼也有些迫不及待了。
与此同时,剑桥大学。
剑桥使徒社每周六例行的私人聚会上,陈慕武再次成为聚会的焦点人物。
应该说隔三差五就登上一次新闻报道的他,始终都是焦点人物。
但陈慕武不爱声张,也基本上从不在聚会上发表什么高谈阔论,一直以来都低调的很。
这次又上了新闻的他,想低调也不太可能。
使徒们也像卢瑟福还有卡文迪许实验室里的同事们一样,请陈慕武在聚会上讲讲,什么叫做不完备性定理。
和前两者不同的是,使徒社的这些成员,大部分都是贵族出身,家族中从小就培养他们,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彬彬有礼的绅士。
除了拉姆塞和几个罗素、摩尔的学生之外,其余大部分人都听不懂陈慕武他在讲些什么东西。
可他们还是秉持着绅士礼节,脸上带着笑意地全程听完了这些不知所云的东西。
自从不完备性定理发表之后,拉姆塞早就想和陈慕武聊上几句。
于是在演讲结束之后,他就凑到了陈慕武的身边。
拉姆赛刚要开口,有人端着酒杯过来和陈红人打招呼。
“陈兄弟,您好!初次见面,我是伊沃·蒙塔古,今年新加入到的使徒社。”
已经成为了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研究员的拉姆塞,在一旁补充介绍:“这位是国王学院的学生,父亲是斯韦思林男爵二世。”
第179章 羊毛出在羊身上
“蒙塔古兄弟,你好你好!”
陈慕武敷衍地问候了一句,心里想着,果然能进入剑桥大学的英国本地人,除了聪明之外,家庭大部分都非富即贵,这随随便便的一位,就是男爵家的公子。
公侯伯子男,英国的贵族等级共分五等,刚好和中国传统的贵族分级数目相同,所以才被翻译得如此接地气。
和那种被尊称为sir,翻译为爵士的骑士相比,上面那五种贵族可以被称为勋爵,地位也要更高贵一些。
“爵士”这个荣誉称呼,被授予者可以终身拥有,但在他死后并不会传给下一代。
但勋爵就不一样了,他们基本上都有真实的或者有象征性的封地,并且称号和封地还能一直传给后人,直到绝后为止。
陈慕武来到英国这几年,也见到过不少贵族,但大部分都是男爵,也就是贵族中的最低一等。
开尔文、瑞利三世,包括之后卢瑟福被册封为勋爵,他们都是最低等的男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