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这时他又听到了从另一半传来的清脆铃声,接着就是一个十分熟悉但又很长时间没有听到过的声音。
“陈!陈!”
陈慕武转头发现,那位平时彬彬有礼的绅士爱丁顿教授,此时正骑着一辆自行车朝他奔来。
爱丁顿是剑桥大学里远近闻名的自行车爱好者,他还曾经发明过一个有关自行车的数字,被称作“爱丁顿数”。
陈慕武之所以知道,是他曾经在C语言课上做过这道题。
所谓爱丁顿数E,就是一个人一辈子的自行车之旅当中,能够满足有E天单日骑行超过了E英里的最大整数E。
爱丁顿本人的爱丁顿数是84,也就是他这一辈子当中,有84天骑行了超过84英里距离。
只是这八十七天,他就骑行了84×84=7056英里。
换算成公里数,就是一万一千多公里,基本上就是从北平到南极的直线距离。
而且爱丁顿胯下的“宝马良驹”,不是公路车也不是山地车,而接近于未来的那种“大二八”,全金属车身,不带避震和变速,非常硬核。
爱丁顿教授对他还不错,曾经为了自己的一篇论文,打过《哲学杂志》的编辑。
并且在自己和爱因斯坦之间产生分歧之后,他又像之前坚定不移地支持爱因斯坦那样,站到了自己这一边。
陈慕武觉得有必要帮爱丁顿把变速器和避震这种东西搞出来,让他在未来的骑行之旅更舒适一些,自己说不定还能凭借这两个不起眼的小发明,赚上一笔。
“爱丁顿教授,您也好久不见!”
为什么要说也?
说话间,爱丁顿已经来到了卡文迪许实验室的大门口,也从自行车上跳了下来。
他不想和陈慕武客套,可能是运动的原因,语气里也显得有些焦急。
“陈博士,你怎么不是你们国家天文学会的会员?到今天我才知道这件事!”
第158章 犹太恩公贝尔福
虽然陈慕武拒绝了很久,但是在爱丁顿用不容拒绝的口吻屡次三番地“邀请”下,他最后还是很不情愿地坐上了爱丁顿自行车的后座。
为了防止自己从自行车座上摔下去,陈慕武还紧紧扶着爱丁顿的腰。
电影《罗马假日》当中的经典桥段在剑桥郡提前上演,只可惜后座坐着的不是奥黛丽·赫本,骑自行车的倒是一位绅士,却也不是格利高里·派克。
在这趟从卡文迪许实验室到剑桥大学天文台的铁马旅行当中,陈慕武从爱丁顿的口中,把事情的前因后果给大概听了一遍。
1919年的夏天,比利时、加拿大、法国、英国、希腊、日本和美国这七个国家的天文学家们,参加完在布鲁塞尔举办的国际研究理事会预备会议上一商量,就联合成立了一个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这样一个组织,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抱团取暖,通过国际合作,从各个方面促进和维护天文学。
之前陈慕武发现了黄帝星的那一次,爱丁顿就是率先替他向联合会通报了这个情况。
也是因为这件事,联合会还专门召开了一次临时的会议,最终同意以黄帝来命名这个新行星的名字。
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商定,每过三年就会举办一次全体成员大会,用来让全世界的天文学家们互相通报最新的研究成果。
第一次会议,是1922年五月份在意大利的首都罗马举办的。
距离那时候已经过去了三年的时间,第二届全体成员大会,举办地刚好就轮到了英国的剑桥郡。
按理说,陈慕武作为当今世界上最有名的天文学家和天体物理学家,一定会被邀请出席这次的全体成员大会。
但是在有关他的邀请函这件事情上,却闹出来了一个大乌龙。
之前,之所以是爱丁顿替陈慕武向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通知发现太阳系新行星这件事,是因为中国当时虽然已经成立了天文学会,但是并没有和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联系到一起,也就没资格向联合会发送消息。
而陈慕武当时也不是联合会下属的成员协会英国皇家天文学会的会员,所以他也没资格向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发消息。
在这之后,他才被皇家天文学会吸纳成为了会员,有资格参加今年的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的全体成员大会。
一开始的邀请函,也就想通过皇家天文学会派发给陈慕武。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中国天文学会也找到了组织,与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取得了联系,将会以观察员的身份,派人来伦敦参加这次的第二届全体大会。
这下子,到底应该通过哪边来邀请陈慕武,就成了一个程序上的问题:虽然陈慕武是皇家天文学会的会员,但是他毕竟不是英国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