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倒是一个有趣的想法。汉臣兄,这个活计我应下了,倘若到最后真能拿到版税,那我们两个人七三分,你七我三,如何?”
“欸,我出点子你出笔,理应五五开才对。”
“绝对不行,要么我分文不取,也不去动这个笔;要么就按七三分。亲兄弟还要明算账,如果你同意的话,我这就拿出纸笔来立字据。”
见到叶公超如此坚持,陈慕武没办法,只能含泪收下这么一大笔版税。
和他在国内写了一百万字的《射雕》,只赚了一万块大洋不同,此时欧美各国的版税非常之高。
1920年,菲茨杰拉德,就是后来写《了不起的盖茨比》那个,出版了他的第一本小说《人间天堂》。
只凭借这一本九万个单词的书,就让他赚了个盆满钵满,仅计算当年的版税收入,就高达一万三千多美金。
而在推理小说黄金年代的二三十年代,出版一本畅销的侦探小说,那版税只能比菲茨杰拉德更多不少。
这一本《巴黎快车谋杀案》一经出版,得到的版税应该就能支持陈慕武做完他那个电子衍射的实验了。
只希望具体的版税数目出来之后,到时候叶公超不会因为他始终坚持,并白纸黑字写在纸上的七三分账字据而哭出声来。
他之所以不选择自己动笔,而是提供思路请叶公超代劳,则是因为还有更多的物理学实验等着陈慕武去做,还有更多的星辰大海等着他去探索。
当然,陈慕武让叶公超写这本书,也不光是为了赚快钱,他还有别的心思。
光是猡黑犬的几本傅满洲小说,就能忽悠欧美民众对华人产生恐慌,甚至连剑桥大学里高智商的大学生,都能被鼓动得给了行走在路上的叶公超一拳。
由此可见,自福尔摩斯开始,侦探小说现在在英国是有多么地流行。
侦探小说未来还将统治英国美国畅销书界将近二十年,直到二战之后,才逐渐转向硬汉派。
如果在此期间成功塑造出来一个天才的华人侦探陈乔治形象,或许就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一代欧美人对中国人的观点。
陈乔治这个人物,也完全可以被打造成一个强大的IP,对外进行文化输出。
所以陈慕武才选择《巴黎快车》这个故事,让一个从遥远东方来的中国留学生,坐着火车闪亮登场。
这之后还有《尼罗河上的惨案》,什么是叙述性诡计,哪个是暴风雪山庄,统统都能安在陈乔治的身上。
阿加莎·克里斯蒂、埃勒里·奎因和狄克森·卡尔这黄金时代三杰将不复出现,未来提起陈乔治,就将会被冠以“自福尔摩斯之后,推理小说史上最伟大人物”的名号。
储存在陈慕武大脑里的经典推理小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他完全可以让叶公超把陈乔治打造成一个浪漫而又富有冒险精神的詹姆斯·邦德式的人物。
至于书中反派们的国籍么,现在为了迎合主流,可以是被全欧洲看不起的德国人。
等过了这段时间之后,再慢慢向小日子身上进行转移。
这样一来,不但提高了欧美人眼中中国人的形象,又一举两得地降低了他们对日本人的观感。
等日后小说改编的电影在大银幕上上映,这种影响也就随之更广泛地传播。
说不定,将来在轰炸东京的时候,甚至还会有飞行员在飞机机身上画上陈乔治的头像。
美国人对中国的援助,可能也会因此比历史上更大方一些。
但在这里大方与否,基本上也毫无作用,因为援助中的绝大部分,都会流入常夫人设在美国的银行账户里。
只是苦了未来会被老美关进集中营里的那些美籍日裔,他们将来受到的待遇,看来绝对会比历史上的更差了。
第48章 洛伦兹的邀请函
在剑桥郡下了火车之后,叶公超满脑子里想的都是,发生在另外一列火车上的一个叫陈乔治的中国留学生的故事。
而陈慕武却在脑子里思考着,自己给叶公超出的这个办法,到底是定国安邦的诸葛锦囊,还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周郎妙计?
……
1924年的一月份,也是一个多事之冬。
弗拉基米尔还是没能战胜中风,在21日这天逝世。
第二天,拉姆齐·麦克唐纳入住唐宁街十号,成为了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工党首相。
为了缅怀一代伟人,两天之后,卡皮察的老家也改了个名,从圣彼得堡变成了例宁格勒。
再之后又一天,为了夏天即将到来的奥运会预热,法国在霞慕尼举办冬季奥林匹克运动周,在未来,这将会被追认为第一届冬奥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