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丁顿早就因为在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的那番发言,对玻尔心怀不满了。
如今在这篇通讯稿中,又见到他对爱因斯坦的理论说三道四,爱丁顿更是轻蔑地撇了撇嘴。
如果他熟读唐诗的话,那么此时应该已经蹦出来一句“尔曹身与名具裂,不废江河万古流”了。
爱丁顿此君颇喜欢挑战权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就曾拒绝英国政府的服兵役要求,骨子里多多少少流着些愤青的血液。
否则他也不会第一个跳出来,大张旗鼓地支持相对论的正确性。
因为年轻时听过几次开尔文勋爵的演讲,又曾经在毕业后进入到卡文迪许实验室研究过热辐射,所以爱丁顿最为推崇的一条物理学定律,是热力学第二定律。
他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我认为,熵增原则,即热力学第二定律,是自然界所有定律中至高无上的。
“如果有人指出你的宇宙理论与麦克斯韦方程不符,那么麦克斯韦方程可能有不对;
“如果你的宇宙理论与观测相矛盾,嗯,观测的人有时也会把事情搞错;
“但是如果你的理论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我就敢说你没有指望了,你的理论只有丢尽脸、垮台。”
所以爱丁顿根本就不在乎是否如玻尔所说的,光如果真是粒子,就会破换麦克斯韦方程,它只要不破坏热力学第二定律就好了。
收到邮递员送来的电报单,爱丁顿还吓了一跳。
这价值几个英镑的电报费,他自己发之前都要仔细考虑考虑,这个姓陈的后生怎么出手就这么阔绰!
不过看到电报的内容,则让爱丁顿兴奋不已。
饱受爱因斯坦赞誉的相对论天才,终于寄来了他的相对论论文!
只是再次看到了《哲学杂志》这个名字,让爱丁顿隐约有些不快。
他还清楚地记得,上次到伦敦的编辑部询问情况,那个目中无人的编辑让他有多难堪。
现在好了吧,错过一篇引起学界轰动的论文,也不知道是谁的损失!
爱丁顿想了想,还是决定再往伦敦跑一趟。
这个年青人既然给自己发电报,就说明他很信任自己,更何况又是一篇精品的相对论文章,总不能让明珠暗投。
第二天,爱丁顿再次来到了《哲学杂志》的编辑部。
冤家路窄,这次接待他的,仍是上回那个用鼻孔看人的编辑。
即使错过了一篇现象级论文,他也丝毫没有悔改的迹象,仍然是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
当得知爱丁顿又来找那个中国人的论文,他更是阴阳怪气地说道:“爱丁顿会士,我们又收到了那个中国人的论文,出于尊重,这次还专门请了相关专家进行审稿。
“很可惜,他可能只不过是灵光乍现,才写出了第一篇论文,现在的这一篇已经原形毕露,专家点评说,论文的内容狗屁不通。
“你要想要这篇论文,请再去标有‘猴子’的架子上寻找。
“我真不知道你为什么要为了一个中国人,屡次三番地跑到我们的编辑部。难道说,这个中国猴子是你年轻不懂事时,跑到唐人街上爽了一发之后,留下来的私生子么?哈哈哈……哎呦!”
纵使一个人脾气再温和,举止再绅士,他也受不了如此的奚落与嘲讽。
更何况,爱丁顿还不是一个太温和的人。
他直接一拳干碎了编辑的眼镜,然后掏出一张白色的五英镑纸币,摔在编辑的脸上:“赏你五英镑去看看眼睛,剩下的钱,你最好再拿去看看脑子!”
说罢,怒发冲冠的爱丁顿,大步流星地离开了《哲学杂志》的办公室。
第03章 令人头痛的论文
爱丁顿打人的消息,毫无疑问地登上了第二天《每日电讯报》的新闻,舰队街的那帮人还真是消息灵通。
当然,有很大可能是那个被打的编辑自己找来的记者,他挨了一拳,觉得自己只挣五英镑实在是太少了。
这个编辑也知道自己理亏,更何况爱丁顿还是受人尊敬的皇家科学学会会士,即使报了警也不占优势。
所以他选择了一箭双雕的办法,既能从记者那里搞到一笔新闻费,又能借着这些无冕之王手中的刀笔,败坏一下爱丁顿的名声。
恶俗编辑和无良记者两人一拍即合,不但大肆宣扬了爱丁顿是如何蛮横不讲理,还细究起爱丁顿打人别后的原因。
从被汉朝打败的匈奴人,到被唐朝打败的突厥人,这些蛮夷每次在中国人这里吃了败仗,总会去欧洲给自己找回场子。
再加上一路横推过了多瑙河的蒙估铁骑,欧洲人心中对东方的恐惧代代相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