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页(1 / 1)

('

他向普朗克热情地介绍了一个中国青年人陈慕武,称赞他在相对论以及量子学说领域的天赋有多么高。

还说陈的一篇有关光量子的论文已经提前寄给了《物理学年鉴》,不日即可到达,希望普朗克能够通过论文查看一下这个年青人的物理水平,并在论文发表上给予一定的帮助。

另外请普朗克教授转告盖革和博特二位教授,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设计实验验证一下,陈论文中提到的理论是否正确。

最后他希望普朗克能以柏林大学的名义,邀请这个年青人到柏林留学。

对于中国人,普朗克没有什么偏见,他在十几年前就有了第一个中国学生,夏元瑮。

虽然因为清朝灭亡,夏元瑮的官费资助也跟着没了着落,只能被迫退学回国,但两人之间的书信往来却从没断绝过。

在普朗克心中,虽然对夏元瑮的物理水平评价不高,可这位学生回国之后,却能担任了他们国家最高学府的理科负责人。

不知道这次受到爱因斯坦大加称赞的另一位中国人,其物理水平究竟如何?

想到这里,普朗克很想读一读这个中国人投稿了一篇什么样的论文,尤其内容还是关于光量子的,毕竟对于量子物理来说,他可以称得上是开山祖师了。

于是普朗克抬起头问仍在办公室里逡巡的学院秘书:“最近收到给《物理学年鉴》投稿的论文在哪里?有没有从远东寄过来的?”

……

【1】笔者注:拉马努金,是英属印度史上最著名的数学家之一。沉迷数论,尤爱牵涉π、质数等数学常数的求和公式,以及整数分拆。惯以直觉(或称为数感)导出公式,不喜欢做证明,而他的理论在事后往往被证明是对的。他所留下的尚未被证明的公式,启发了几位菲尔兹奖获得者的工作。

第07章 我本楚狂笑孔丘

接过秘书递来的几封信,普朗克发现信封上的地址全都来自同一个国家。

他皱着眉头又问道:“这些怎么全都是日本寄来的,有没有中国的信件?生产茶叶和瓷器的那个中国!”

“中国?我想起来了,今天早上和电报一同送来的,确实有一封从那里寄来的信,”秘书略带讥诮地说道,“教授,我第一次看到有中国人向《物理学年鉴》投稿,估计内容和那些不知疲倦地寄来一封又一封证明了牛顿运动定律是错误的印度物理学论文差不多,就自作主张,直接扣下没给您送来。”

“立刻把这封信给我找来,我现在就要看!”

秘书不知道为什么这个不修边幅的秃顶老教授突然发起了脾气,只能悻悻地退出办公室,半晌后,又拿着一枚厚厚的信封重新返回。

“教授,应该就是这一封了。”

秘书这次学了个乖,交上信封之后就悄悄退了出去,他可不想再做一次被无名火殃及的池鱼。

邮戳上的日期是1922年11月20日,也就是说这封信历经了四十多天的漂泊,穿过太平洋、马六甲、印度洋、苏伊士,在马赛登陆后又坐着轰隆隆冒白烟的蒸汽火车几经辗转,才来到了柏林的这间办公室里。

打开还带着大海味道的信封,抽出折叠的信纸,在办公桌上铺平之后,普朗克看到了这篇论文的题目,《光和电子之间的另一种效应:关于单色伽马射线经物质散射后性质变化的一个量子物理学解释》。

“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海因里希·赫兹在研究电磁波时,意外发现了紫外线照射到金属电极上,可以帮助产生电火花。

“十八年后的1905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博士发表了一篇题为《关于光产生和转变的一个启发性观点》的论文,引入了‘光量子’这一概念,成功给出了这种被称作‘光电效应’的实验现象的理论解释。爱因斯坦博士也因为这项功绩,于今年刚刚被授予了去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看到论文的开头写了这么一件往事,顿时勾起来普朗克的一段尘封许久的回忆。

1905年,普朗克已经在《物理学年鉴》编辑部做了十年的编辑工作。

某一天,他收到了还是瑞士伯尔尼专利局小职员爱因斯坦的投稿,主题正是用光量子假说解释光电效应。

事实上,普朗克起初对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说持反对态度,因为他并不愿意放弃麦克斯韦的电动力学,顽固地坚信光是连续的波动,不是一颗一颗的粒子。

他是如此驳斥爱因斯坦:“君之光量子一说,使物理学理论倒退了非数十年,而是数百年矣!惠更斯早已提出光为连续波动而非牛顿所言之微粒也!”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