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因斯坦听罢,笑着摆了摆手:“陈,看得出来,你在物理学上的涉猎十分广泛,而且你这个给光量子赋予动量的设想很新颖,我真不知道你这颗大脑里,到底装了多少这种天才的想法!
“不过我马上要去参加宴会,现在没时间看你写的这篇论文,只好等晚上回到饭店房间之后再拜读大作了。
“如果没什么问题的话,明天我就可以给德国和英国方面发电报,至于电报的花费,你也不必担心,我想德国驻上海领事馆的那帮家伙应该很愿意代劳的。”
不愧是犹太人,对钱的算计真可谓是流在血液里代代相传的技能,爱因斯坦也未能免俗。
当初蔡元培第一次邀请爱因斯坦到北大讲学,就因为报酬给的太少被拒绝了。
爱因斯坦这次东游,本来计划是到上海之后北上,在北大讲学两个礼拜。
但因为耶路撒冷的犹太人催他去给希伯来大学站台,瑞典方面又催他去斯德哥尔摩领诺贝尔奖,因此爱因斯坦不得不取消了北大的行程。
得知这个消息之后,蔡元培自然是失望万分,还曾忍不住在《北京大学日刊》上的撰文中暗地里揶揄了一句。
不过陈慕武对此是乐见其成的,毕竟这能给自己省下一大笔开支。
现如今,发电报可是一点儿都不便宜,国内一个汉字大洋一角二分,一个洋文一角八分,更何况是发往国外。
如果真让陈慕武自掏腰包,那个天文数字估计要让他下了血本。
谈话间,他们一行三人已经沿着四马路,从工部局所在的河遖路走到了福卅路的尽头。
陈慕武拒绝了查特莱的用餐邀请,他可没兴趣参加一帮犹太人的聚会,毕竟他们又不是《大时代》里我见犹怜的小犹太,而一是个个肥头大耳的洋鬼子。
更何况,虽然犹太人在欧美的境遇不怎么样,但在上海在中国,他们的身份仍是一帮面目可憎的殖民侵略者。
说句政治不正确的话,就冲这帮人在租界在中国的所作所为,陈慕武一点儿也不同情他们的同胞日后的遭遇。
在一品香饭馆的门前,他和爱因斯坦就此分别。
陈慕武丝毫不担心爱因斯坦看过论文之后,不会发出电报推荐。
因为他十分清楚,自己交到爱因斯坦手上的论文,在物理学史上的分量有多重。
如果说从1905年到1923年这十八年里,这世界上还有一个人坚信存在光量子,那么这个人一定就是爱因斯坦。
现在陈慕武把一篇光量子的论文交给爱因斯坦,一定会引起后者极大的兴趣。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如今既然已经走出了第一步,也就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
【1】笔者注:此处说没通车并不是指西伯利亚铁路还未建成投入使用,而是指因为苏俄内战导致的线路中断运营。而且此时民国北平政府尚未与苏联签订利用西伯利亚铁路进行通邮客运的相关文件,所以此时中国和欧洲之间的邮路,还要完全依赖海上航线。
第05章 沧洲饭店有所思
翌日一早,陈慕武坐在沧洲饭店【1】的咖啡室里,叫了一杯咖啡和几样茶点,静候《申报》馆赵记者的到来。
看来现在这个年代,咖啡还没像后世那样流进上海人的血液里,因为整间咖啡室内除他之外,再无一个中国人。
穿越到民国已经快两个月,基本上一切都依照陈慕武的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着。
两个多月前,留校失败的陈慕武,还只是一个从不放过每一场校园招聘会的应届核物理博士,每天从一睁眼就开始焦虑,毕业之后自己到底要去干什么,难道真的要进入核电站,步荷马·辛普森的后尘?
没想到一觉醒来,他就莫名其妙地穿越到了一百年以前,获得了现在的这个身份。
虽然得到了一份天降的工作,但陈慕武绝不想这辈子都在铁路管理局里做一个小职员。
因为熟知历史走向的他,深知未来会有多乱,国内军阀混战,日本两次入侵上海……
更何况小小的一座上海城里,还有洋人、地痞、流氓、青红帮、拆白党……各种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他一个小人物想要在乱世里苟活,实在是太难了。
就拿铁路管理局所在的火车北站大楼来说,“一·二八”的时候被鬼子炸了一次,“八·一三”的时候又被鬼子炸了一回。
这帮狗娘养的杂碎,可真他母亲的不是东西!
急于改变现状的陈慕武,无意间在办公室看报时,发现了当天的《民国日报》上刊登了这样一条消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