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髦麾下负责监察的人更多,这对收权以及治理地方都是有好处的。
但是要细分郡,这个曹髦就有些不太能接受了。
虽然从治理的角度来说,细细划分确实能加强行政效率,但是这多一个郡,所要安排的官员体系可跟安排一个刺史不同啊!
这样下来,庙堂的支出便实在是太大了。
在取缔了公田制后,庙堂也没有以往那般的底气,在前两年,庙堂的收入并没有再次爆发性的增加,而是迎来了一个平稳的阶段,升升降降的。
这其中有打仗太多的原因,也有新征服地区没能给庙堂带来太多经济效益的原因。
别看曹魏征服了天下,可为了安抚这些地方,曹髦对蜀地和吴地都颁发了免税政策,大魏庙堂甚至还要去花钱负责建设和修补战乱留下的创伤。
这都需要大量的钱粮。
曹髦都已经开始想着要降低军事开支来进行建设了,在这个时候再提升支出,这是曹髦所不愿意看到的。
于是乎庙堂的商谈也就僵持了下来。
裴秀却没有参与这些琐事,他还在为了学校的事情而四处奔波。
这些时日里,他基本都是待在太学里,跟着太学的那些博士们商谈教化天下的问题。
想要说服他们,其实并不容易。
但是裴秀有着自己的一套办法。
王昶刚刚回到了府邸,就得知裴秀等待自己已经很久了。
裴秀的年纪其实并不大,他只比钟会大了一岁而已。
但是因为平日里的性格,钟会并不将他当作是威胁。
他比王昶的儿子都要年轻,王昶却非常的看好这个年轻后生。
他一直都觉得,裴秀是可造之才,他适合在太平时日里担任尚书令。
若是遇到打仗或是急需处置大事的时候,裴秀不是一个合格的尚书令,他的性格有些懒散,好服散饮酒,不是很喜欢做事,不积极。
可若是天下平定了,那他将会是极为出色的尚书令,他在位的话,他能确保整个社稷不会出现一件糟心事,因为他厌恶麻烦,任何事情有了引起麻烦的苗头,就会被他直接掐灭。
历史上的裴秀也确实如此,这位兄台上位之后,因为私人德行问题被不断的弹劾。
不过当时他辅佐的可是老好人安世,在安世面前弹劾别人一般是不会成功的,裴秀就被安世护下,随即开始了执掌尚书台,然后就以极为稳妥的方式,让司马炎完成了从晋王到晋帝的过渡,其中居然没有发生过任何不利的事情,当他服散过度死掉之后,西晋政务就开始变得混乱。
王昶笑呵呵的看着他,请他跟着自己走进书房,还令人给他倒茶。
他说道:“当今庙堂内的诸多后生里,老夫觉得唯独你和杜元凯能成就大事。”
“张华太过年轻就受到了太大的宠爱,钟会没有德行可言,这两个人是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
裴秀低着头,并没有说话。
王昶又忍不住抱怨了几句,方才问道:“裴君前来找老夫,不知是为了什么事啊?”
裴秀这才说道:“今日前来找您,乃是为了私事,并非是为了公事。”
王昶一愣,“我与你父亲也算是好友,你且直说无妨。”
裴秀这才说道:“王公,陛下先前找我,想让我来负责教学的事情,而您也知道,文皇帝所留下的政策,如今不复存在,这件事已经没有过去那般简单了。”
王昶皱着眉头,抚摸着胡须,他说道:“这件事,我有所耳闻,听闻是钟会所上奏的,他还对外人说:当今的吏部与礼部是无力完成这件事的”
裴秀眯起了双眼,果然是这厮!!
他继续说道:“陛下非要我来完成这件事,我原先提议,规定太学生们必须要在地方上教学一年,年满后才能参与考核。”
“这只是权宜之计,当今支出极大,庙堂也没有办法通过提升治学吏的待遇来完成这件事。”
听到裴秀的话,王昶沉思了起来。
“这件事可是关系重大啊一年的时日啊。”
看着面前有些迟疑的王昶,裴秀赶忙说道:“当初您上奏要整顿吏治,提出了诸多方略的时候,就曾提到过这件事。”
“故而这次前来找您,想要问问您的想法。”
王昶此刻却没有急着开口,王昶虽然出身大族,但是他本人还算是那种心系天下的贤臣,不是宗族之犬,否则,他也不会提出那么多限制大族的政策。
他如今迟疑,是因为裴秀的这个想法听起来有些冒险。
在人才不多的当今,太学里的这些可都是宝贝啊,这是未来的栋梁,裴秀这样的政策,应该不会破坏当今太学欣欣向荣的局面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