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若是想要跟当初那样,收取贿赂,扶持出一大堆的贪官污吏,也不是什么难事。”
听到曹髦的话,石苞赶忙抬起头来,为自己辩解道:“陛下,臣早已改过自新”
“朕知道不过,石公啊,你倘若还有要报效庙堂,施展抱负,青史留名的想法,那就要多收敛自己了。”
“朕这次决定再相信你一次,这决定并不容易,倘若你再次出现原先的问题那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石苞此刻很是慎重的向曹髦说道:“臣绝不辜负陛下!”
曹髦有意敲打一下石苞。
这厮其实挺有能力的,无论是作战,还是治政,不缺能力,可就是私德不太行。
看看他的儿子就知道,他的家教是存在着一点点小问题的。
曹髦这次敲打了他这么久,又给他埋了雷,雍凉所发生的事情,完全可以随时将他拽下来敲死。
曹髦决定将他派往交州。
交州需要一个懂得战事,同时对外强硬,能处理好当地问题的人来坐镇,石苞无疑是符合所有要求的。
只要他不搞贪污就好。
在石苞再次表明了决心之后,曹髦方才给他吩咐起了大事。
“交州的事情,是不能轻视的,此处虽然偏僻,但是要快速消灭吴国,那交州就很重要了,你这次前往交州,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吴国境内的交州百姓都往你这里跑!”
“朕不求你能增加税赋,能给朕带回来什么,只有这么一件事,让交州的百姓们过的极为富足,让当地的各类建设都压住吴国治下的土地,让吴人疯狂的往你这里逃窜,能做到这一点,哪怕你交州是一点税赋都交不上来,朕也绝对不怪罪!!”
曹髦如今所说的,也就是杜预跟他说过的攻心之策。
通过对这些地区的大量扶持和建设,来动摇吴国的百姓。
如今的吴国格外的动荡,多亏了濮阳兴的仁政,百姓们对吴国政权极为的不满,当有人带头开始往魏国这里跑的时候,就能引起一连串的反应,便是陆抗,面对这样的大势,又能如何呢??
曹髦想起自己委托陆凯所书写的那书信,忍不住轻笑了起来
吴国,乐乡。
乐乡在如今已经成为了直接跟魏国对峙的桥头堡。
是前线里的前线。
他的三面都是魏国的军队,可陆抗执意要驻扎在这里。
将领们对此都很不理解,如今陆抗可是指挥着整个前线的大军啊,谁家的指挥部设立在前线里的前线啊,一旦打起来,魏国直接包围,命令都传不出去,岂不是要出大事?
可陆抗却执意如此,将军们连连叹息,而士卒们却很是振奋。
毕竟,主帅抗在最前头。
陆抗的态度很明确,就是不能再失去一寸土地,倘若要失去,那就得自己先死。
此刻的陆抗,正坐在书房内,看着手里的书信,眼神里满是惊讶。
陆凯派人给他送来了书信,可这并非是他一个人的书信,前半段确实是陆凯所书写的,里头讲述了自己如今的情况。
可到了后半段,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的口吻。
而那个人,正是魏国的皇帝。
曹髦。
身为皇帝居然给别国大臣写信,这还真的是他们曹家一贯的作风,当初的魏文帝就是如此,没想到这位也有这样的癖好。
陆抗饶有兴趣的读起了书信,这么一读,便直接陷了进去。
第125章 为之奈何
曹髦的书信,让陆抗极为的困惑。
与陆抗所想的不同。
曹髦的这封书信,并非是招降信。
也不是什么训斥,更不是涂涂改改的曹家传统书信。
这居然是一封跟陆抗探讨经典的书信。
就像是名士之间互相送去的那种书信,大家谈一谈对经典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几个想法,请求对方进行指正。
而曹髦所想要跟陆抗所探讨的经典,便是在魏国最为火热的王学。
陆抗本以为对方是企图通过学问来劝说自己归降,但是阅读之后发现,曹髦压根就没有提起一点关于天下或者当今局势的东西,全盘都是在正儿八经的谈论学问。
而且陆抗能肯定,这并非是有人代笔。
其实经典这东西,不同的人会有很明显的风格,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陆抗对曹髦不熟悉,但是从他对经典的认知来看,就能明白治经者的身份。
不同身份的人,在治同一本经的时候,往往会出现极大的不同。
例如王肃和郑玄,在注释同样的经典时,分歧是相当的大,只因为两人的身份不同。
作为皇帝来治经,那格局就不是一般的大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