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经成为章故的,学习时间满两年后可以再次考试,通过三经的就可以提拔为太子舍人。
太子舍人再学两年,然后考过四经,就可以当郎中,郎中读两年,考过五经的,就可以直接补官吏。
这是对大族子弟的康庄大道,在文皇帝时期还好,在明皇帝之后,太学的考试就变得愈发抽象了起来。
汉朝人是相信不道德的行为会招惹天灾的,他们相信天下的一些灾厄都是因为不道德的行为而引起,因此才出现了道德社会,官员们的道德水准较高,士人尤其如此。
哪怕有几个不道德的,也会被其余人鄙夷。
但是当道德社会被几个不道德的人完全撕毁后,士人们就放弃了原先天真的想法,也撕掉了自己身上道德的枷锁。
太学里顿时变得乌烟瘴气。
什么两年后再读两年,家父位列九卿,快给乃公通过!
至于考试也是愈发的离谱,代考,作弊之类的事情都开始光明正大的进行。
当司马炎得知太学生们破坏了考试制度的时候,大惊失色,当即设立了国子学,招募门第最高的那些学子们,并且取缔了国子学的考试,解决了大族太学生们作弊辛苦的难题。
这么一看,是不是觉得大魏文皇帝其实也很厉害?竟想出了这么厉害的考试制度?
这项考试制度是不错,但是吧,必须要知道的是,文皇帝有命令:该考试制度仅限于大族子弟参加。
寒门子弟得老老实实完成学业,然后返回乡里从事教学工作,可以被征辟为吏。
文皇帝的五经考试是一种恩赐,仅限豪门。
当然,这也不能全怪文皇帝,毕竟后汉时就已经是这样了。
当司马炎跟着钟毓来到这里的时候,钟毓打量着这空荡荡的太学,无奈的摇起了头。
谁能想到,当初那個集中了全天下最优秀人才的地方,如今会变成这个样子。
当今太学的负责人是隰阳侯李康,此人善文赋,过去深得明皇帝的宠爱。
钟毓带着司马炎见到了此人,钟毓并没有开口,让司马炎先讲述自己前来此处的想法。
曹髦给了司马炎一个名头,所谓太学监。
就是让他监察太学,看到皇帝的诏令,李康自然是不敢不从的。
司马炎结结巴巴的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政务大事,在李康的带领下,司马炎见到了太学内的诸多博士们。
这些人的性格很是奇怪,有人浑身恶臭不堪,有人摇摇晃晃的,显然刚吃了酒,有人板着脸,仿佛跟所有人都有仇。
只是看了这些人一眼,司马炎就忍不住摇起了头。
博士尚且如此,何况是跟着他们学习的人呢?
他当即宣读了新的规矩,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太学内不得无礼!
服散,饮酒,裸奔,不洗漱之类的自然都能算在里头。
可就当司马炎刚刚说出了规矩后,就有几个博士提出了抗议。
“越名教而任自然,犹那嵇公,天质自然,恬静寡欲,含垢匿瑕,宽简有大量,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何须礼也?!”
司马炎一愣,急忙看向了一旁的钟毓。
他可不敢跟这些人辩这些东西,他说不过对方。
钟毓原先是不愿意跟着弟弟一同辅佐皇帝的,毕竟司马昭对他不错,况且鸡蛋也不能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但是吧,这天下的变化很快。
钟毓看到当今皇帝的表现,当即想起了一个很有名的人。
晋悼公。
当初的晋悼公同样是在十四岁的时候登基,随即推行新政,将晋国从内忧外患之中解救出来,他的一生极为精彩,以十四岁的年纪做到了很多明君都做不到的时候,直接完成中兴,恢复了晋国的霸业,只是死的太早。
因为政务实在太多,整日忙碌,他二十八岁就逝世了。
不过,这并不影响他的成就,十四年的执政,就让晋国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当今的皇帝,怎么看都与那晋悼公极为相似而大魏的综合国力不知超过晋国多少倍。
短短的时日里,曹髦几乎搞定了自己在地方上的所有对手,不是投降就是被杀,被罢免。
没篮子啦!
除非是去投奔蜀国跟吴国,但是,有脑子的人也不会在如今去投奔这两个国家。
曹髦的治理才刚刚开始,而军队的变化却已经有了成效。
再过几年,那两个国家还能扛得住魏国吗?
以一州或者两州之地,能扛得住整个北方吗?
在此时,南方跟北方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这种差距不只是人口和耕地上的差距,这是技术,知识,交通,气候等诸多方面的差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