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髦打量着周围,眼里满是无奈。
光是从这么一个太学,他几乎都能看出往后的大魏庙堂来。
大魏的太学生们,甚至比那些老臣们还要激进一些,没有丧失斗志,不完全颓废,但是他们受到魏晋玄学的影响也极大,他们很推崇竹林七贤这样啥也不干,整日服散饮酒,摆烂度日,彻底放纵,无视礼法的人。
曹髦跟着司马炎在太学里转了好几次,却没有看到几个真正在学的人。
这太学与其被称为太学,倒不如说是“图书馆”,有些人倒是来这里借书来看,还有庙堂所设立的治经博士们,这些人对待太学的教导事务也比较的怠慢。
曹髦觉得,有必要重振太学的氛围,自己带着诸多的名士们多来太学几次,活跃这里的氛围,或者多举办几个辩论,哪怕是靠吵,也得将太学炒作起来,让这里重新散发出活力来。
就在曹髦跟着司马炎参观太学内藏书的时候,一人急匆匆的走出来,猛地撞在了曹髦的身上。
“大胆!!”
只是在片刻之中,内外忽然跳出来了一大群人,将那人直接给按在了地上。
曹髦皱起了眉头,看着那被压住的人,眼里满是愤怒。
被压住的人,年纪大概有四十岁,此刻浑身哆嗦,脸色发白,一看就是跟裴秀那般,资深的服散爱好者。
成济没有从他身上搜出什么利器,这才将他拽起来。
“伱是想要死吗?”
那人依旧是在哆嗦着,额头上满是汗水,他看向了曹髦,颤抖着说道:“我并非是有心冒犯,我身体不适,还还望您见谅。”
曹髦皱着眉头,告诫道:“这太学之地,最好还是勿要服散,您生的好相貌,怎么做出这般荒唐事来。”
那人茫然的看着曹髦,随即再次开口说道:“望君子莫怪,我重病缠身,双耳不得闻。”
曹髦一愣,再次打量着面前的这个男人。
司马炎却长叹了一声,他的眼里满是怜悯,“残障之士啊,陛下,此人既是无心,就不要再为难他了吧。”
曹髦没有说话,只是令人取来了纸笔,让司马炎写道:“不知公姓名?”
那人看到了书信,这才再次行礼。
“在下皇甫谧,方才失礼,还望勿要怪罪”
这一刻,曹髦浑身猛地颤了一下。
果然是你!!
第106章 残障
皇甫谧,他的名声在后来人那里不算太大,还没有他的曾祖父有名。
对,他的曾祖父叫皇甫嵩,在后汉平定黄巾之乱时做出过一点点的小贡献。
可他们这一家的富贵也就是在皇甫嵩的那个时代了,皇甫嵩担任过征西将军,拜太尉,从他之后,皇甫家族就一代不如一代,皇甫谧的祖父不过是一个县令,后来还被罢免,而他的父亲只是举过孝廉,未能担任要位。
而其余族人,也大多如此,不能说是完全落寞了,但是也完全没有大族的样子,连个两千石都得靠姻族,自己本族撑死了就是個县令。
到了皇甫谧,家境变得更是不堪,他被送到叔父家里寄养。
好在他叔父和叔母都是很好的人,他年少时喜欢玩乐,放荡不羁,最讨厌学习,别人都看不上他,有一次,皇甫谧将不知从哪里弄来的水果送给叔母,叔母很是感慨:你都二十多岁了,没有任何的学业,也没有什么成就,如何能让我欣慰呢?
皇甫谧被说的很是愧疚,随即开始读书。
在读书方面,皇甫谧还是非常有天赋的,在苦读了六年之后,在二十六岁的年纪,他旁采百家,查缺补漏,写出了《帝王世纪》,《年历》等书,俨然开始朝着名士的方向发展。
只是,命运对这个奋发图强的人不太公平,在四十岁左右,也就是在上一年,他得了风痹症,
这让他浑身抽搐疼痛,半身不遂,并且失去了听力。
可皇甫谧却没有就此放弃,却是开启了人生的新高度。
曹髦打量着面前的中年人,又在纸上写道:“您是来这里找药方的吗?”
皇甫谧这一生,最大的成就是在文学和医学上,尤其是在医学上,他被称为世界针灸鼻祖,是中医界里的一个重量级人物,也是世界公认的世界文化史里的名人。
他总结过往的中医针灸之法,写出了一部为后世针灸学树立了规范的巨著《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
倘若是寻常人得了他这样的在当时人看来是无法医治的重病,大概是只能无奈放弃了,可皇甫谧却是直接开始学医,想要自己来治自己。
皇甫谧这一生都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步,后来被司马炎屡次征辟,却不愿意当官,他的作品极多,范围也极广,医学,史学,文学,哲学方方面面,他的作品在整个晋朝都是最多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