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几个就是这次比试里最优异的甲士!”
“哈哈哈,有这样的比试,为什么没有叫上朕呢?下一次,可一定要叫上朕,朕要亲眼看看!”
“唯!!”
曹髦看向了那几个人,问起了他们的姓名和籍贯,他们连忙回答。
曹髦很是开心,拉着他们的手,一一鼓励。
“天下有这样的猛士,朕还有什么担心的呢?来人啊,赏十金!绢布十匹!宝剑一柄!”
夏侯献瞪圆了双眼。
那几个甲士脸色通红,不知所措。
马隆却严肃的说道:“为什么不拜谢?!”
甲士赶忙拜谢了曹髦。
“哈哈哈,不必如此,往后还要更加用功,夏侯将军的比试做的很好,往后还要继续推广,朕下次将亲自前来观看!若是你们还能获胜!朕还有重赏!”
“多谢陛下!!”
那几个甲士都要乐疯了。
曹髦让马隆继续操练,自己则是在一旁观看,有皇帝观看,整个营内,从上到下,都非常的卖力,没有一个人敢耽误。
曹髦看着他们,脸上满是感慨。
他又大声说道:“甲士们如此勇猛,朕心里很是欣慰。”
“他们都是为了天下,为了朕而征战,不能亏待了他们。”
“朕决定提高他们的俸禄,增加对他们的赏赐,改善他们的伙食,给与他们休假归家的机会,还要妥善安排好年迈离开,因战事受伤的老卒。”
“啊??”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
马隆深深的看着皇帝,没有多说什么,夏侯献此刻却有些急了。
他赶忙挡在了皇帝的面前,低声说道:“陛下,不可啊!!”
“圣人云: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秦之锐士,不可以当桓文之节制!桓文之节制,不可以敌汤武之仁义!”
“陛下治理大军,应当以汤武之仁义,怎么能以秦之酷烈?以赏赐来诱之呢?”
第15章 道德之世
夏侯献所说的这个圣人,乃是指荀顗的老祖宗,荀子。
这段话出自议兵篇,大概意思就是说:个人武艺强的打不过操练狠的,操练狠的打不过被利益驱使的,被利益驱使的打不过仁义的王者之师。
这道理本身没有毛病。
但是随着汉朝的道德社会不断的加强,这说法就逐渐被士大夫们给扭曲了。
他们认为,给与将士们太多的赏赐,给他们太好的待遇,那就是在效仿暴虐的秦国,是在用利益来驱使士卒,是不对的行为,要用仁义来感化军队,让军队为了大义而战。
但是曹髦就有反对的意见了。
诚然,心里有信念,为大义而战的军队是无敌的,可这跟待遇并不冲突啊!
待遇好了就会失去信念和大义?
粮食堆积如山,却非要士卒们受苦,吃不饱肚子去为大义而战?
不给他们好的待遇,那凭什么让他们为自己死战呢?
曹髦的视角跟这些士大夫们会有些不同,在夏侯献看来,曹髦是皇帝,甲士们本来就该为他死战,无论待遇是否好,都该如此。
但是在曹髦看来,自己算是大魏最大的领导,而这些都是自己的下属,自己要做的,就是提升大魏的规模,让员工们拥有更好的待遇,让他们的日子变得越来越好。
这样一来,大魏集团才能蒸蒸日上。
天下哪有说光让员工们拼命死干,不给任何待遇,光张嘴给他们说仁义福报的道理呢?
士大夫们对甲士们是如此看待的,要让他们成为真正的仁义之师,不受钱财的诱惑。
可到了他们自己,那情况可就不同了。
要是真的要贯彻仁义的信念,那要不要让你们这些士大夫也尝一尝苦?让你们也带头来贯彻一下仁义,成为仁义的官员呢?
就是因为这扭曲变态的礼法思想,导致自从后汉开始,就很少有皇帝会前往军营里安抚将士们,说了就是怕他们成为秦国那样的利益之师。
曹髦看着一脸焦急的夏侯献,顿时大笑了起来。
这些自大的士大夫们啊。
强如司马师,也不能摆脱这样的自大,他们很轻视这些底层的力量,他们总是自诩道德仁义,出口成章,嘴里说的头头是道。
他们自以为天下的精英,对这些真正做事的底层人民视而不见。
也不明白这些人到底有着怎么样的力量。
曹髦的脸色是如此的坚决,他开口说道:“夏侯公,朕以为,这待遇好的军队,并非就是过去秦国那样的军队。”
“这些都是仁义之师,他们是为了仁义而战的,朕听圣人云:赐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