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慧本再三思索,接道:“眼下武林年轻一辈中近来又崛起三位女豪杰,雅号亦均为凤,不知施主问的是哪一位?”
柳含烟闻言大喜,慌不迭地答道:“晚辈三个都问!”
话出,才觉过分唐突,不由赧然一笑。
慧本故作未见,微微一笑,道:“她们三位是云裳紫凤王寒梅,飞天彩凤仲孙双成,天涯一凤陆菱艳。”
柳含烟又遭:“敢问大师,她们三位现在何处?”
慧本道:“云裳紫凤乃栖霞山白云庵一静神尼传人,施主往栖霞山一问便知,飞天彩凤乃当代神医赛华佗仲孙玉掌上明珠,施主可往华山去寻,至于那位天涯一凤,贫僧却是只闻其名,不知其人啦!”
至此一顿,满面不解的反问道:“柳施主可是分别与她们结有宿怨?”
柳含烟双手连摇忙答道:“大师请勿误会,晚辈与她们三位素未谋面,根本谈不到结有什么宿怨!”
至此一顿,满面羞渐的道:“实在因为在下……”
“在下”二字出,俊面犹如八月枫叶,窘态毕露再也说不下去啦!
慧本见状,心知眼前这位身负旷世绝学的俊美书生必怀苦衷,有难言,恐有不便,故而也未再问下去。
微微一笑,合十躬身道:“施主如无下问,贫僧等告辞啦!”
柳含烟忙敛神还礼道:“大师请走好了,恕晚辈未能远送,俟晚辈一身琐事办妥再上少林拜谒。”
慧本面色一整,恳切地道:“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江湖到处充满邪恶,施主游侠其中,但请善自珍重,多加提防。”
柳含烟一见人家如此古道热肠,心中十分感激,面溢诚恳,一揖至地,道:“蒙大师教诲,金玉良言,晚辈终生受用不尽,当铭刻往心中,不敢一时或忘。”
慧本一见柳含烟恃技不骄,满而不溢,虚怀若谷,不由更为折服。不禁一脸依依,道:“施主言重了,来日方长后会有期,贫僧等告辞!”
一声告辞,随即吩咐其他僧侣埋葬四下僧尸,低喧一声佛号,神色黯然,僧袍一挥,率领四僧飘然而去。
柳含烟目送少林五僧身形消失在夜空后,仰天一声清啸,如龙吟九霄,如鹤唳长空,历久不绝。
啸声中一式天龙腾空破空飞起,电射而去。
刹那间,旷野中又恢复如死寂静,只剩下一片漆黑,松涛夜风,陪伴冷月……
第四章 魂销栖霞
栖霞山,位于袜陆东北,山多药草,可摄生,故又名摄山。
山形方正,四面重岭,似伞,故又名伞山。
南后隐士栖霞,修道于此,寺以人名,山以寺名。
山色翠丽,峰峦涵秀,景奇幽深,山腰有一峭壁,陡势如削,壁上布满青苔,长年得峰顶清泉滋润,显得碧绿欲滴。
静心奄即座落在如削峭壁之前,面临一道千寻幽涧,四周长满千年古松,虬枝密叶,不下数百株。
阵阵山风过处,但听松涛呼啸,震耳欲聋。
百丈高峰之上,清泉汇为一条匹练,直泻而下,冲击在庵左一块大石上,珠飞上射,水雾腾腾.蔚为奇观。
此时,蓦闻几声银铃般娇笑,传自数百株古松间。
须臾,自松后转出一尼一俗两位丽人,两人年岁看来均不大。
那位姑娘丽质天生,皮如凝脂,粉脸上梨涡微晕,樱唇似火,一双剪水双瞳,神光显现,柳腰织细,秀美绝伦,再衬上一身紫色劲装,更显清丽脱俗。
女尼看来年岁较长,但无情岁月难掩天生丽质,一身灰色僧衣,随风飘扬,颇有出尘之概。
女尼肩荷药锄,姑娘手挽竹篮,篮内满装百草,显是采药甫归。二人一边走,一边谈笑,形态甚是悠闲。不久至一松荫下,二人似微有倦意,便携手坐于一块大青石上。
姑娘云鬓已微微见汗,取出丝帕,一面轻拭汗渍,一面轻启檀,道:“师姐,师父自半年前少林觉非大师来过后,一直闷闷不乐,心情从未开朗过,小妹屡次叩问,她老人家总是摇头长叹不语,师姐可知道为了何事?”话声柔和,清悦动听,使人有如聆得仙乐之感。
女尼微一摇头轻喟一声道:“师妹有所不知,半年前觉非大师上栖霞之目的在传送武林帖,邀请师父她老人家下山,共查武林各门派年轻高手离奇失踪一案,但是师父另有苦衷,甘受各门派责难,未允所请,觉非大师一时不谅,一怒下山,她老人家每忆及此事,心中甚感痛苦,故而终日郁郁寡欢,闷闷不乐。”
绝色姑娘玉手一理云鬓,柳眉微锁,又复问道,“师姐可知师父为何不允下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