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顺和道:“找找有什么要紧?”
“不!”李诗道:“不可劳师动众为草民,寒家即将重建,一旦建成,李诗返家祭祖,并为父母亲人重新安葬,舍弟如果还在,他也该回家了。”
他忍住了难过,忍住了泪。
万顺和点头道:“这倒也是。”
小皇上道:“既然如此,就依李侠士。”
李诗忙欠身:“多谢皇上。”
小皇上道:“对了,听万顺和说,刚才你把纪玉送过来之后,又往‘万寿山’去了,干什么去了。”
李诗道:“不敢瞒皇上,京里有‘汉留’,欲乘机潜人大内行动,草民折回去阻拦。”
小皇上神色平静:“把他们赶走了么?”
“是的。”
万顺和道:“这帮叛逆好大胆,得责成九门提督衙门,尽快把他们缉捕归案,绳之以法。”
小皇上道:“将心比心,这些人不只可怜,甚至可敬可佩,只要不闹太大的乱子,就任他们去吧。”
这是何等的胸襟气度。
如果不是一代仁君,一代大帝,焉能臻此!李诗一怔,猛然激动,霍地站起,徐徐躬身:“皇上仁德,皇上圣明。”
万顺和惊道:“李爷——”
小皇上一抬手:“万顺和——”
他拦住了万顺和,又向李诗:“李侠士,朕懂你的心意,坐!”
“是!”李诗又坐了下去。
万顺和忽然一副恍悟状,低声自语:“我怎么忘了,到底李爷他是个汉——”
只听小皇上又道:“听万顺和说,你让他告诉朕,如果要定纪玉的罪,等你见过朕以后!”
李诗忙道:“是的。”
“你现在已经见着朕了。”
“草民敢问,玉贝勒现在——。”
“跟肃亲王一起囚禁大牢,就等朕下旨处罪。”
“跟肃亲王一起。”
“朕认为,纪玉跟肃亲王有罪,但是罪不及妻孥。”
“皇上仁德宽厚——”
“李侠土,朕现在是不是可以定他们父子的罪了。”
“草民敢问,皇上打算定玉贝勒跟肃亲王什么罪?”
“跟鳌拜一样,只不过鳌拜是主,他们是从罢了。”
这,原在李诗意料之中,可是李诗听了还是心头猛的一震,只因为那是个抄家灭门的罪,小皇上既然仁德宽厚,表示罪不及妻孥,翠格格跟贾姑娘罪可免,但是纪玉跟肃亲王却是死路一条,李诗他怎么心头不猛震?
第二十六章
只听万顺和咬牙道:“皇上受他们的气受大了,想想先皇帝在日,肃王是先皇帝的六叔,玉贝勒执掌京畿禁卫,皇恩山高海深,先皇帝刚一殡天,鳌拜也不过刚当上顾命大臣,他们父子就变了节,背叛了皇家——”
小皇上道:“朕痛心疾首,一直隐忍到现在,要不是李侠士,我这皇上岂不就断送在他们父子手里,让给了鳌拜?对他们来说,死应该都是便宜。”
可见小皇上跟万顺和,是如何痛恨鳌拜跟肃亲王,玉贝勒父子。
无论从那个角度看,鳌拜跟肃亲王还有玉贝勒都是死定了。
没听小皇上说么,对他们来说,死应该都是便宜。
李诗很难开,但是他不能不开,就是拼了死他也得开,他站了起来:“草民斗胆,敢情赦免肃王跟玉贝勒。”
万顺和一怔,叫道:“李爷——”
小皇上似乎怀疑自己听错了:“李侠士,你怎么说?”
李诗毅然又道:“草民斗胆,敢情皇上赦免肃亲王跟玉贝勒。”
“李侠士你,你怎么会——。”
“草民敢情皇上一本仁德宽厚,如果能赦免他们父子,相信他们父子一定能知过悔改,誓死效忠。”
万顺和叫:“李爷,玉贝勒他对您——”
“草民不计较。”
“李爷您可以不计较,皇上却不能不替您计较。”
“草民感激,但是皇上跟万总管若是能成全草民这点心意,草民会更感激。”
“李爷,为什么?”“李侠土,朕也要问你,为什么你替他们求情。”
“皇上,他们只是一时糊涂,给他们机会,他们会改过,他们会效忠皇上,谁都不能否认。玉贝勒是个得力的臂助。”
“但是一旦有贰心,也是个大祸害。”
还是真的。
“草民会监视他,草民也能制他。”
“朕已经信不过他了。”
“皇上可以相信草民。”
“朕不是信不过你,只是——”
“皇上,玉贝勒年纪还轻,他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他绝对是个人才——”
“可是他走错了路。”
“也就因为他太年轻,所以才年幼无知,犯下大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