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年敬时珍拜师的时候才六岁,早就忘了有什么礼节了。
敬时珍就记得师父送了个天珠给他,这个天珠他已经挂在脖子上六七十年了。
“师父,这是弟子的孝敬!”
苏小凡从口袋里掏出了个大红包,里面装了9999块钱。
这是昨儿晚上苏小凡特意跑到柜员机取出来的,敬叔虽然没交代这个,但拜师总归是要有拜师礼的。
“嗯,你也算懂规矩,起来吧。”
敬时珍点了点头,接过红包放在了旁边的长几上。
“师父,您这……没见面礼吗?电视上演的都要有的……”
苏小凡干巴巴的看着敬叔,有来有往才是好师徒啊,只进不出那是貔貅。
“我……”
敬叔刚酝酿到嘴边的训话,被苏小凡被憋了回去。
“自己去拿。”
敬时珍没好气的瞪了苏小凡一眼,“那串金刚菩提的手串,算师父给你的见面礼!”
“师父,我……要那个印章行不行?”
苏小凡的眼睛盯在了天师符印上,天师符印可是高阶法器,谁还看的是那金刚手串。
而且苏小凡刚才抽空看了,将天师符印收入到蕴养池中,只需要花费二十点修复值。
只不过蕴养的时间有点长,要花费十天的功夫,但十天能收获一件完整的高阶法器,对苏小凡而言那也绝对是值得的。
“不行。”
敬时珍摇了摇头,好像怕苏小凡误会,当下开口说道:“你一点法力都没有,用不了上品法器,那串金刚菩提正适合你用。”
“上品法器?”
苏小凡听到一个新名词,在修复值的称呼里,这应该叫做高阶法器。
“行吧,师父,法器是什么?法力又是什么呢?还有,咱们到底是什么门派的啊?”
苏小凡拜师的目地就是为了解惑,现在他终于能问出这个问题了。
第63章 拜师(下)
“师父,咱们是昆仑还是武当?要不就是天师道?”
苏小凡对于门派一说很好奇。
没看那些小说里面写的,江湖人士一见面,都要先自报家门。
一般都是谁的背景大谁厉害,小门小派的一听对方是大门派弟子,通常都是立马认怂。
“什么昆仑武当,你小说看多了吧。”
敬时珍没好气的瞪了一眼苏小凡。
“老子不是道教的吗?”
苏小凡开口说道:“昆仑武当还有天师道,不都是道教的门派吗?”
“咱们没有门派。”
敬时珍摇了摇头,说道:“我这一脉,只有传承,传承的也不是道教,而是道家……”
“道家和道教有区别?祖师爷不都是老子吗?”苏小凡有点懵。
“当然有区别了,道教是道教,道家是道家。”
看到苏小凡真的不是很了解,敬时珍解释道:“道家由老子和庄子开创的哲学思想流派,在春秋末年创立,而道教则形成于东汉末年,源于张陵所创的五斗米教。
道家是一种思想文化流派,而道教是一个宗教团体,两者在文化形态上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
道教的思想是起源于道家的,但两者并不能混淆。
你可以理解为道家是形而上学,而道教是应用和推广者……”
“区别这么大啊。”
听到敬时珍的解释,苏小凡才明白了过来,原来道之一说,分为道家和道教,这两个并不能混淆在一起,就连代表人物都不一样。
道家的代表人物在先秦有老子、庄子、杨朱、宋钘、尹文、列子等。
道教的代表人物有张角、张陵、张鲁、葛洪、陶弘景、王重阳、成玄英等……
而这两类人物相互之间是不能替代的,一种是思想的开创者,一种则是教派的开创者。
“师父,那咱们和道教哪个厉害啊?”苏小凡兴奋的问道。
“让你学习传承,又不是去打架的。”
敬时珍有些无语,平时看着苏小凡挺稳重的,怎么这会儿性格变得如此跳脱。
“其实严格说起来,咱们这传承,得自于庄子的思想更多一些……”
敬时珍给苏小凡讲解了一下,总不能让自己这唯一的弟子都分不清传承来自哪里吧。
老子的《道德经》是总纲,后面庄子等人的理论都是来自于此,所以是老子是祖师爷一点毛病都没有。
不过在学说上还是有差异的,按照敬时珍的说法,他们的传承来自庄子更多一点。
老子主张无为,认为只有无为才能无所不为,“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汉初的黄老之学吸取了先秦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适应秦末政治动乱之后,民心思定的形势,强调清静无为,主张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