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未末循着记忆摸索,先是在一处停下脚步,指着摆放了雕塑喷泉和景观花的区域说:“当初你就是找来这里,为了我和那些人打架。”
韩拓想说些什么,但李未末只是短暂停留了两秒,就拉着他继续朝前走。
最后,他们在一家装潢温馨的咖啡馆坐下,李未末选了靠窗的位置。
他把帽子戴起来,遮住基本没有的阳光,也遮住脸。
“高一升高二的那年暑假,我去了趟北京......”
李未末几乎是一坐下来就迫不及待地开口,仿佛哪怕多耽搁一秒,他就会失去坦白的勇气。
李未末小学毕业,开始上初中后,由于学业变重,回北京的次数便没有以前那么频繁了。不过江念蕊还是会安排儿子一年至少一次,去北京探望爷爷奶奶。
说来,李未末还是在北京出生的。
那一年,李未末在爷爷家里见到了一位客人——他爸生前的师傅,警察张宏声。
张宏声是代表组织和个人来送一些慰问品,他关心老人家的身体,关怀他们的生活,询问李未末的学习,像个慈祥的长辈,却心照不宣地避免谈及李未末的父亲。
李未末依稀知道父亲是因为事故去世,但更多细节,江念蕊似乎并不愿意让他知道。
这就给所谓的“事故”,蒙上了一层可疑的阴翳。
奶奶偶尔会忍不住偷偷抱怨,说漏嘴儿子是为了救人,是烈士,不应该不清不楚地就把案子给结了。
爷爷就会叹气,叫她别说了,当心小末听见。
周围的人都欲言又止,这更让李未末对这个未曾谋面的父亲身上所发生的事产生按捺不住的好奇。
李未末的难过与江念蕊和爷爷奶奶不同,他的难过,更多的是没有父亲这件事本身。
于是他瞒着爷爷奶奶偷偷去找了张宏声,央求对方让他看一眼父亲的案件记录。
李未末非常执着,儿子想了解父亲的心情也合乎人情。张宏声年纪大了,一想起自己那优秀却早逝的后辈,便更不忍心拒绝李未末的请求。
张宏声带李未末去了档案室,原本打算给他看看李父生前的一些工作记录和活动照片,好让孩子了解他的爸爸是个非常优秀和值得尊敬的好警察,也不辜负自己栽培这个徒弟多年。
然而李未末趁张伯伯被下属叫走之时,从箱子最底层挖出了父亲的事故记录。
那个年代的档案记录都是纸质文件和胶卷照片,当李未末的手指翻开泛黄的纸页,惨烈的事故现场以一种猝不及防的方式映入李未末的瞳孔。
翻过护栏扭曲变形的汽车,灰烟弥漫的空气,血肉模糊的人脸......
李未末的嘴唇不住的颤抖,门外响起脚步声,是张伯伯回来了。他来不及多想,掏出手机胡乱拍下所有相关的页面。
如果说父亲的离去对之前的李未末来说还只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在看到那些照片和记录后,就变成了一场会令他半夜惊醒的梦魇。
特别是当他看到记录中,“于赶往医院看望生产妻子的途中发生意外”这句话时,李未末对命运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和怨怒。
他的生日,居然就是父亲的忌日。
除此之外,他还发现,父亲的车祸并不单纯。
根据记录资料表明,当日有一名孕妇驾驶汽车,与相距李父翻车事故现场三米开外的距离被发现,车头副驾侧部有凹陷,孕妇昏迷,被及时送往医院救治。
李未末拍下的照片里也有那辆车的现场图,虽然看不到孕妇的正脸,但李未末观察到对方手上戴着一串似绿色,又似蓝色的宝石手链。
在镜头里的阳光下熠熠生辉,引人注意。
后来李未末才知道,那种似绿似蓝的颜色叫蒂芙尼蓝,在那个年代的中国,是不常见的奢侈品。
他想起奶奶的抱怨和爷爷的避而不谈,想起江念蕊不断地告诉他他的父亲是个英雄,心中的疑虑和探求如同膨胀的气球,快要承受不住越来越多内压力而破裂粉碎。
他再一次找到张伯伯,请求了解真想。
那天,他浑浑噩噩地走出张宏声的家,恍惚间忘了拿口罩和帽子,被北京夏天刺目的阳光逼退,被迫躲在堆满杂物的楼道里。
头一回,他有些怨恨那个在母亲嘴里,英雄般的父亲。
那场事故最终被定性为司机操作不当产生的意外,但张伯伯,提供了另一种,更接近真相的可能。
高速公路上驾驶汽车的孕妇突感不适,被行驶在侧后方的李父发现,在对方偏离车道即将撞上防护栏时,加速插入其中将对方的车撞开,自己则因惯性无法及时调转方向,最终连车带人翻过了护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