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无数人无声的惋惜议论,质疑猜测中,这件事终于结束了。庆帝隐隐觉得哪里有些问题,但他没有去想,到不是因为别的,主要是因为他太过相信自己,相信天下没有谁能够对自己不利。
征北军那边没有了主帅,庆帝调了驻雁鸣关的大将史飞,前往定州,接受管理征北军。而征西军就由已经驻扎快一年,也立下了些军功的靖王世子李弘成暂时接管。
京都内,姚公公统领内廷侍卫,宫典统领禁军,叶完依旧统领京都守备师,但陛下是调了任少安做了京都守备师的副统领,是何用意,大家都很清楚。
“陛下自负,多疑寡恩,此番宫典和叶重之事,已经让臣子将士们伤了心,如今,只需等待时机,完成最后一击了。”鉴查院内,陈萍萍看着费介和言若海说道。
“院长,我始终不明白,您最后的底牌,究竟是什么?”言若海问道。
陈萍萍摆摆手:“这些已不需你们操心,你们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如今鉴查院里新人崛起,你们两个,把手里的事情交代一下,退了吧。”
“退?你不会是在筹划什么危险的事儿,让我们这些老东西避难去吧。”费介拧着眉毛看着陈萍萍。
“想什么呢”,陈萍萍抬头看着这两个老伙计,笑了:“赶紧的,一个月之内交接工作安排好,该干嘛干嘛去。”
等两人走了,陈萍萍看着小窗上透过来的光,不由得叹了口气:“叶将军,走好。”
东夷城回来半月有余,庆帝终于顾得上为范闲庆功了,这个收降东夷城的大功臣,回京路上遇刺凶险异常,自然是要好好犒劳嘉赏一番。
庆功夜宴上,自然是热闹非凡,连久居深宫的太子,都破例被允许出席了。宴席上自然是一通吹捧,吹捧范闲才能出众,吹捧大庆万寿无疆,吹捧庆帝英明神武,听得范闲脑袋疼,也听得李承泽犯困。
临结束的时候,庆帝封赏了使团,自然重点嘉奖此次的大功臣范闲,别的赏赐都是寻常,只是这最后一项,实实在在让众人吃了一惊。
封范闲为澹泊公!
要知道,公侯伯子男,在爵位里面,公爵已经是顶天了,范闲如此年轻就成了小公爷,实在是庆国历史上的第一例。
宴席散去,各自归家,这些朝臣们心里都明白,范闲离亲王之位只有一步之遥,陛下此意,已经很明显了。
这种喝酒唱赞歌的宴会,李承泽既厌烦又吃不饱,回到府里立刻叫了谢必安去做些吃的。
“阳春面”,李承泽往后一靠:“哎等等,做三碗。”
“我不吃。”谢必安回头看了李承泽一眼。
“哦,那就两碗。”李承泽耸耸肩,从果盘里拿出一个橘子剥开来吃。
冒着热气的面刚端上桌,范闲就翻墙而至,无比自然的端起碗来喝了一口汤,发出一声舒服的喟叹。
“一个多月没见,小范大人摇身一变成小公爷了,可喜可贺。”李承泽挑起一绺面条吹了吹。
“哎,别提了,我可不想这么招摇。”范闲唏哩呼噜的吃着面。
“如今朝中,除了和亲王和我,就是你这个澹泊公了,没准什么时候就能封个亲王。”李承泽笑了笑。
“和亲王……是大皇子?”范闲看李承泽点点头:“那殿下是什么亲王。”
“端亲王啊”,李承泽斜着眼看了范闲一眼:“不是吧范闲,你我这么长时间了,这你都不知道?”
范闲一愣,自己还真不知道,自觉理亏,赶紧低头吃面,也不吭声。
李承泽看着他好笑,换了个话题:“在叔叔的指点下,必安现在已经达到九品了。回去你替我好好谢谢叔叔。”
范闲愣了一下,意识到李承泽说的这个“叔叔”是五竹叔,这才抬头:“是吗,那可真是好事,哎叔在吗?好久没见了还真想他了。”
“你从东夷城出发回京的那天,叔叔就离开了”,李承泽说道:“对了,叔叔留了一封信,让我交给你。”
“嗯?里面写的什么?”范闲放下碗擦了擦嘴。
“留给你的,我怎么知道。”李承泽从谢必安手里接过信,递给范闲。
“你给我念念吧。”范闲没接,伸手拿了个橘子剥着:“以后给我的信殿下都可以看,万一有什么重要的事,殿下还能帮我处理一下。”
李承泽拆开来,和声念到:“我需前往神庙一趟,处理些事情,若顺利百日必归,若百日未能回来,便不必等我了。”
范闲一口橘子噎住,五竹叔回神庙了?为什么这么突然?还什么百日未归不必等他?有什么事能让这个天下无敌的叔留下这样的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