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放心,这件事我一定做的漂漂亮亮!”范闲赶紧把自己之前的策划案翻了出来,拽李承泽坐下。
“我们首先要创建一个权威严肃的官报”,范闲指着策划案说道:“就叫《庆国日报》,它要刊登国家政策、重大事件,适当宣传朝廷形象,当然也不能完全鼓吹,客观公正是第一要义。”
“因此最根本的庆国报社,是由太学和秘书监共同创办,进行资科考试和筛查。我鉴查院八处也会严格审查一切入职人员。”
“同时创建一个更贴近生活,灵活性稍微高一些,投稿门槛也相对较低的报纸”,范闲翻了翻策划案:“我拟定叫做《太平晚报》,相关的报纸内容,由我和今年殿试的探花吴蔚来做。”
李承泽对范闲这个谨慎的安排十分满意,不过又提出了另一个问题:“那这个人员问题,怎么解决?”
“就像春闱一样,挑一个时间,每年进行资格考试”,范闲回想起那个世界考编制的痛苦:“记者和编辑必须是有严格审查的,秘书监也要分出一个部门来专门管理报社的事项。”
“只是这两份吗?”李承泽微微一愣,听之前范闲的意思,这是要像学堂一样,普及到各个地方去的。
范闲摇摇头:“当然不是,但我们先做这两份报纸,一份日报一份晚报,足以涵盖官方和民间两部分需求了。”
“如果这两份报纸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再允许个路州创办自己的报纸,但是必须要经过审查之后,才能发放刊号。”范闲有大略讲了讲刊号的相关内容。
“好”,李承泽点点头:“我现在就传旨,由你主持创建南庆报社,《南庆日报》的主编就是胡峥和侯季常,《太平晚报》的主编就是你和吴蔚。”
范闲补充道:“各路州县安排印刷厂,根据当地情况印发这两份报纸,同时建立分社,接收投稿以及各项反馈。”
这一划时代性的举动,开始紧锣密鼓的安排起来,。这可是一件大事,消息一放出去,人们都在纷纷猜测,这个所谓的报纸到底是什么?
从无到有的创建一个新的东西,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各个方面都要考虑周全。这些事情比范闲想象中的还要多。
一直忙到次年的三月份,南庆报社正式成立,在三月一日这一天,印出了这个世界的第一份报纸。
不说别的地方,京都几乎人手一张,若不是准备充分,几乎要供不应求了。
这是朝廷向民间公布消息的报纸,百姓们都好奇这上面些什么。又听说可以每天都预留了版面可以投稿,一些有想法的人都有些跃跃欲试起来。
太平别院里,陈萍萍围着绒毯,拿着这两份报纸细细的看着,一旁的火炉上,煮着的茶咕噜咕噜的冒着热气,茶香和墨香在暖阁里四溢。
陈萍萍回想起很多年以前,叶轻眉抱怨没有什么花边新闻可看,庆帝就让内廷办了份报纸,还真的在报纸上镶了花边上去。
后来庆帝知道这“花边新闻”就是八卦的意思,于是搜罗了不少朝内大官的私生活刊登上去。
不过那份所谓的报纸,只是用来哄叶轻眉的,根本是最无用。
陈萍萍笑了笑,又看了看手里的这两张报纸,用心的选稿,精密的排版,都是庆帝那份无疾而终的报纸无法相比的。
最重要的是,这份报纸,是给天下人看的。
“这才是你所说的,真正的报纸吧。”陈萍萍把两张报纸伸向炉子,看着金红炽热的火焰将它化为灰烬。
“看看吧,你想要的,他都帮你办到了。”
小海有话说:
若若带着青霉素已经到了青山,若若、海棠和木蓬还商量怎么做隐秘一些,殊不知最危险的因素就是这位辛夷师妹。不过还好,所有关于青霉素的用药都是木蓬一个人经手,完全不允许带出去,辛夷也只能够得到一些粗略的信息。只是……在这种对她完全不设防的情况下, 如果辛夷铁了心要偷偷带出去,根本不是什么难事。
我终于对报纸下手了。由于我的妈妈就是报社的编辑,因此很多这方面的问题就得到了详细的科普,写起来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办报纸的利弊,其实都是相对而言的。笨的皇帝很难掌控这种民间思想的兴起,但是在聪明人手里,这便是听取意见、控制舆论的工具。说难听一点,只有自己本身愚蠢的皇帝,才会万分推崇 yú 蠢民政策。
《南庆日报》和《太平晚报》问世,今后还会有更多方面的声音,就像范闲说的,这是为了庆国万世永固保驾护航的重要途径。李承泽花了这么长时间,能够想明白这一点,对他来说真的很不容易了,也确是存在他对范闲信任的成分在。闲崽也是很辛苦了,办报纸之余还要监督羊绒毛收购计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