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陛下,您刚刚登基之时,选有十二名秀女入宫,这么多年一直再未选秀,如今先皇后和黎妃娘娘接连故去,这后宫实在是人丁凋零,您看……”这天早朝,说完正事,又有大臣提起此事。
有完没完,怎么总这么操心别人娶媳妇的事。站在最前排的范闲,仗着没人能看到他,翻了个大大的白眼。
李承泽瞧见了,忍住笑,一本正经的说道:“爱卿所言甚是,但近几年我庆国正是改革之时,新政频出,正需要好好休养生息。而北境虽无战事,却也应当在边军身上好好下下功夫,怎可把银钱花费在这些事上?”
“陛下,如今您已将近而立之年,膝下只有一子,无论与先前哪一朝相比,都实在是太少了些。”
“是啊,您也应当为江山社稷着想,延绵子嗣,以固国本啊。”
“您不想大兴操办选秀之事,可也在功臣之家选一些适龄的女子入宫,充盈一下后宫。”
一提到这事,那朝臣们可都有不少话要说,一个个苦口婆心的议论纷纷。
为了不让范闲真的气成小蛤蟆,李承泽清了清嗓子开口道:“正如各位爱卿所言,朕还未到三十,还远未到需要立国本的时候”
“况且子嗣之事,在精而不在多,和儿也并非愚笨呆傻的孩子,倒也不必急着为子嗣之事发愁。”
“如今西胡未平,北齐未灭,我庆国尚未能统一河山,正是该建功立业开疆拓土的时候,岂能沉溺于后宫之事?”
李承泽说得义正词严,还真像那么回事一样。范闲暗暗偷笑,却也知道这是李承泽内心的真实想法。
下了朝,范闲去鉴查院处理公务,李承泽回居安殿刚准备看看西胡的情况,外面通报说大学士胡峥求见。
“大学士有什么事吗?”李承泽放下手里的折子,和颜悦色的问道。
胡峥把手里的两张稿纸放到李承泽面前:“陛下,这是这各月两位殿下在尚书房的成绩,您看看。”
李承泽接过来看了看,其实说实话,他对于这些规板的尚书房课程没什么兴趣,至于成绩如何,李承泽也没什么所谓,不过知道胡峥的确是孜孜不倦的认真授课,才不好太过敷衍。
毕竟在李承泽眼里,尚书房就是个开蒙以及积累一定基础知识的地方,而范闲给和儿和承平讲的那些,也是别处听不来的。
“成绩还不错,大学士辛苦了。”李承泽满意的点点头,把成绩单还给胡峥,微笑着说道,等着胡峥的下文。
如果只是交个成绩单,胡峥不必亲自来,想必是有些什么事情需要面谈。
“陛下,前三皇子已经快十四岁了,按道理来说,也是时候该封地出京了,若是还一直留在皇宫之内,和小皇子殿下一起,这……”
李承泽明白胡峥的意思,承平作为自己的弟弟,现在和羲和一起在尚书房学习,这不是正常的前朝皇子应有的待遇。
况且自己膝下只有羲和这一个幼子,胡峥的担心不无道理,如果一直让承平呆在京中,渐渐的声望养足了,或许今后会给羲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这里面或许第二层意思,胡峥怕羲和长大之后有什么变数,此举也是想为承平谋求一条安稳富贵的退路。
“您提醒的是,等到了年底,承平十四岁的时候,便册封亲王吧”,李承泽点点头:“不过朕倒不希望承平这么快出京。”
胡峥有些茫然:“您的意思是……”
“和儿还小,身边也需要一个能和他一起长大的人”李承泽说的很认真:“要知道,在皇家最难得的就是亲情。”
“朕知道大学士在担心什么,朕只说一句,关于庆国的未来,贤者胜任。”
这话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简直就是摆明告诉胡峥,李承泽不介意承平的存在,甚至不介意将来由他继承皇位。
这是胡峥没有想到的,陛下真的能宽容开明至此吗?怕是不信,胡峥试探着问道:“那……那小皇子殿下……”
“他如果真是经世治国之才,朕自然愿意他继承皇位,但他若有什么别的想法,朕也会不会强求。”李承泽微微耸了耸肩。
“您就放心的教,千万别厚此薄彼”,李承泽笑了笑:“不管怎么说,这不都是一家人嘛。”
胡峥在居安殿再一次刷新了对皇帝的认知,一向严肃的他乐乐呵呵的抱着书册回去了,这心里有了底,以后对这两位殿下该如何,便更有把握了。
范闲哪知道这些,从鉴查院散了值回来,看见羲和和承平正并排坐在门口冲着他笑。
“你们两个搞什么鬼把戏?”范闲拍拍小羲和的肩膀,转头问承平:“这小东西是不是又闯祸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