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岁的小孩子说话还不是很清楚,夹杂着一些含含糊糊的小音。被这样软软甜甜的叫一声“安安”,谢必安的万年冰山脸也要化了。
“来,给爸爸抱抱”,范闲伸着手,把跑过来的小团子一把抄起来:“和儿有什么事吗?”
“平哥……小叔叔去哪了,我想找小叔叔玩。”小羲和窝在范闲怀里,眼睛却直勾勾的瞅着李承泽。
因为两人年龄差的不大,小羲和一开始总要管承平叫“平哥哥”,两人不知教了多久才让他改口叫“小叔叔”。
“他去尚书房了,小叔叔要写字读书,等下午便来找和儿玩,好不好呀?”李承泽摸摸儿子的小脑袋,极为和声细语的说道。
“尚苏房是什么呀,我能去吗?”小羲和歪着脑袋,咬着小手指头问道。
“啧,别吃手。”范闲扒拉掉他的小爪子,斜着身子从旁边的桌上够了个小罐子过来,拿出里面的海苔片塞给他。
李承泽拿了帕子,擦了擦小孩手上的口水:“再过两年,我们和儿五岁的时候,便也能去了。”
“前两天爸爸教我们折纸灰机,我今天又折了五种不同的,想和小叔叔比一比”,小羲和手舞足蹈的说着:“我新折的这个真的飞得好远哒!”
“哇,和儿真厉害,等一会我和你爹爹忙完了,去看你的小飞机们好不好?”范闲哄道:“先去和你华儿姐姐玩会,乖。”
“那,那我能让安安和竹竹推我们荡秋千吗?”小羲和眼睛亮亮的。
“你去问一问,如果他们愿意的话就可以”,范闲把小孩儿放到地上:“要注意安全,别磕到你华儿姐姐。”
“知道啦!爸爸和爹爹你们忙,和儿就先走了!”小孩儿颠颠的跑过去,拽起谢必安的衣角晃着:“安安,你能带我去找竹竹吗?”
这么可爱又有礼貌的小主子,谁能挡得住?谢必安左手握着剑,右手牵起小羲和软软的小手,小步缓缓的往外走。
居安殿里这两位,一脸老父亲慈爱笑容,果然有了小孩子,人就会变的多面起来。
“华儿在咱们这住了快半年了吧,若若妹妹在忙什么?”李承泽忽然想到这个问题。
范闲摆摆手:“我让若若去各路州勘察一下当地的医馆和药铺的行情,结合鉴查院统计上来的庆国境内的医馆数量,打算根据各地的人口数量,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医疗体系。”
李承泽知道这又是范闲脑子里的奇思妙想,便托着腮看着他,示意范闲说下去。
“一个国家想要发展,优质人口是基础,我们在推广基础教育、提高人口素质的同时,也要让人口基数稳定增长起来。”
“而人口增长,是与出生率和死亡率有关,普遍提高各地最低医疗水平,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才能降低死亡率,加快人口增长。”范闲侃侃而谈。
李承泽若有所思:“我明白了,此举也是为了统一各地的药材价格,防止药商坐地抬价,影响医馆价格。”
“没错,药材的价格应由朝廷统一定价,并且一些常用的药材应维持平价供应,以保证百姓的基础医疗。”范闲点点头。
“只是……这样医馆的收益自然会有缩水,反而会使医馆数量减少吧。”李承泽有些担心。
“医疗资源应该是社会的基本福利”,范闲自知这句话说得过于现代,便解释道:“医馆药铺不应该是为了挣钱牟利的行当,但我们也不能要求所有行医者无偿行医、低价售药,毕竟是人都是要吃饭的。”
“所以药材规范定价,医馆统一备案,其中的差价由朝廷来补,才能真正解决这个问题。”范闲打了个响指。
“这两年兴修水利,江南一带收成很好,内库和东夷城的商贸也是做得风生水起”,李承泽叹了口气:“本以为这笔钱能缓解教育补贴和贫困补助的压力,国库终于能充盈些了,看来又要撒出去一大把银子。”
“叹什么气嘛”,范闲笑着,伸手揉了揉李承泽皱起来的眉心:“渝中路那边我已经调查好了,只要稍微进行一些调整,就可以进行桑基鱼塘和茶山农业,陛下还用愁银子的事?”
“我有本事花银子,自然就有本事挣银子。”范闲仰着头一脸的骄傲。
居安殿外的院子里,两个小孩子坐在新扎的秋千上荡来荡去,咯咯地笑,五竹和谢必安一人一个,站在后面一下一下的推着。
“这个秋千你从昨天晚上扎到天亮,别忘了今天还没训练。”五竹面无表情的说道。
“知道了知道了,你见我哪天忘过?等晚些时候就练。”谢必安偷偷翻了个白眼说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