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该可以”,话这么说着,范闲头上也渗出了汗:“鉴查院的加急速度还是能赶上的。”
直到密函传出去了,范闲才稍稍松了一口气。幸亏李承泽无意中那句“比我在北齐走私那条路挣钱多了”,提醒了范闲。
当年范闲出使北齐,切断了李承泽在上京城的走私线路,收为己用,因此范闲才觉得把贺宗伟放到这条线里,会让北齐人觉得这是他范闲的手下,是来捞钱的。
可除夕叛乱是他助李承泽登上皇位,现在又颇得圣宠,北齐自然明白之前的二人不和都是装出来的,这样一来,走私线路背后的真正boss依旧是李承泽,若此刻把贺宗伟调到走私线上去,等于明明白白告诉北齐,这是朝廷的人。
那所有眼睛都会盯着贺宗伟,还开展什么谍网工作啊。
经过这一吓,两人也没什么心情再出去吃喝游玩了,范闲趴在桌子上,庆幸之余也甚是后怕:“我怎么把这茬给忘了,真是猪脑子。”
李承泽瞧他沮丧的样子,伸手摸了摸他手感极好的脑袋,捋着头发说到:“无妨无妨,这点错误影响不了小范大人聪明盖世的形象。”
“那贺宗伟的身份,就又得重新安排了”,范闲吸了一口气大声嚷嚷:“啊!好烦啊!小爷我不干了!”
“哎呀,到时候我帮你想,指定给你想出一个更好的来,好不好?”李承泽难得哄哄他。
“天天都是公务,永远也干不完,给皇家卖命真是太苦了!”范闲偷瞄着李承泽,装模作样的抱怨道。
李承泽哪能不懂?无奈的叹了口气:“等东夷城的事解决了,我们去吃你说的那条街,我请客,行了吧?”
“还要去海边!”范闲得寸进尺,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我要亲近大自然,才能获得天赐的力量。”
“行行行,你说了算,想去哪去哪。”李承泽觉得范闲有时候真是幼稚,不过……也挺有趣的嘛。
范闲这才心满意足的从桌子上爬起来,却看见谢必安露出强忍着的一丝笑意,眼神里似乎在嘲笑范闲的幼稚行径。
“小谢!你那是什么表情!我白请你吃鱼饼了!”
几人正在屋里闹着,外面扑梭梭一阵响,谢必安打开窗子,一只信鹰飞了进来,谢必安解下密函一看,递给李承泽:
“陛下,您要的人都到齐了。”
第15章
城主府传来消息,皇帝要在东夷城破例选拔,凡有意与内库交易商贸,或想进驻科研院的,均可来城主府应招,为期十天,以加强东夷城与南庆朝廷的交流。
这消息一出,前两日并无人问津,毕竟东夷城和南庆之间的关系一直紧张,对这位新君的新政,还是抱有怀疑的态度。因此即便有人心里有意向,也还是处于观望阶段。
到了第三日,终于有人迈进了城主府的大门,围观的百姓皆有些吃惊,此人正是剑庐十二剑之一的李伯华。有剑庐弟子的表率作用,随后的几天,渐渐地开始有更多的人进入城主府应招。
东夷城迎驾那天,只有城主官员在外迎候,而东夷城的百姓都未曾见过这位皇帝。可李伯华见过李承泽,因此他立刻就看出,坐在城主府大堂上的,根本不是皇帝陛下。
李伯华不动声色,回去之后将此事说与王十三,这位范闲的好友、如今的剑庐主人听后,不禁皱起眉头:“这两个人,是要做什么?”
当年见识过范闲草甸狙杀燕小乙,又潜入京都帮李承泽实施苦肉计,王十三太清楚这两个人是什么样的人了,这样大张旗鼓的招贤纳士,其实是为了标明自己的位置,而他们借机溜走,究竟去哪了呢?
此刻的李承泽和范闲,正扮成普通公子的样子,在陈国的一家客栈里。为了不暴露身份,只带了谢必安和王启年,一千禁军和二百内廷侍卫都留在东夷城里。
“我来给二位公子说说这东夷城及周边诸侯国的布局啊。”优秀科普志愿者王启年从茶杯里沾了水,在桌子上画起来。
“整个区域,东夷城位于中心,面积却不大,而周围这十二个诸侯国,大大小小不均。说是诸侯国,其实也就和我们的一个州差不多,每个诸侯国内都有一个国都,等同于我们的京都,国君府就位于国都之内。外围便是城郊各县。”
“我们现在所处的是陈国的国都。陈国偏东北,与之相邻的就是北部的宋国,而宋国是在所有诸侯国中,面积最大,实力最强的。”
“宋国和陈国两地都与北齐接壤,且多深山密林,因此农商水平并不好,周边各县尤为显著,但不知道为何,近一年两国的国都都呈现不相配的富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