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次不忠,百次不用,如果是我,言冰云这个人早就死了”,李承泽声音有些冷:“观念不同,便可以背叛陈院长,背叛鉴查院,这样的人你怎么敢用。”
“原来陛下是在担心我啊”,范闲咧嘴一乐:“可若没有言冰云这样的人,鉴查院唯院长命是从,全然不把皇室放在眼里,陛下就一点都不担心吗?”
“嗯,说得有理”,李承泽点点头,一拍桌子:“来人啊,把范闲给我拖出去喂狗。”
谢必安在一旁无奈的瞥了这两个幼稚鬼一眼,没理他俩,两人都笑了起来,李承泽托着脸说道:“只有鉴查院完完全全忠于你,我才放心。”
“反正我忠于陛下就够了。”范闲嬉皮笑脸的凑上来:“放心,我自有分寸,陛下下旨吧,我也好立刻着手去办了。”
时间飞逝,在范闲和李承泽筹备科研院和太学改制中,十几天一眨眼就过去了,转眼到了李弘成和若若的大婚典礼了。
当朝皇帝最宠爱的堂弟靖王李弘成,和庆国第一重臣范院长的妹妹名医范若若,这两个人的大婚典礼,自然再次让着京都热闹了起来。
京都稍微有些头脸的人都来拜贺,送来的贺礼堆得屋子里满满的。李承泽钦赐了府邸,就在皇宫边上,离范府也只有两条街的距离,十分的方便。
不仅如此,李承泽还让内廷在沿街摆了喜宴,京都百姓皆可享用,颇有些普天同庆的意思。当晚的典礼上,还让谢必安亲自来送了贺礼,足可见陛下对靖王府和范家的恩宠。
李承泽不方便来,范闲作为娘家人,则是从早忙到晚。看妹妹凤冠霞帔貌若天下的上了马车,来到张灯结彩的靖王府,而李弘成也如曾经的自己一样,被捆得像个花粽子。
庆典中的热闹喧嚣,让人陷入一种又兴奋又漂浮的状态,看着脸上挂着幸福,四处敬酒的弘成,范闲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满堂红彩的庆典让一些曾经的记忆被翻了出来,曾经他也是这样一个热闹庆典的主角,曾经也有一个女子娇羞的在内殿等着他。
而如今,那个天真单纯的少女心里,早已把和范闲之间的感情忘记了。
物是人非啊。范闲感看到,他苦笑着摇了摇头,仰头喝下一杯酒,伸手拿过酒壶又给自己斟满。
有一句话怎么说来着?酒不醉人人自醉,心里有事儿,再加上来来往往的给小范大人敬酒,庆典快结束的时候,范闲已经醉的不省人事了。
“靖王殿下,那我先带大人回府了。”王启年背着范闲向李弘成告退。
“范兄既然醉了,就不要折腾了,送回范府好好休息一下吧。”
李弘成虽然也有几分醉意,但他神志还算清明,作为为数不多的知情人,潜意识里告诉他,范闲今晚的状态不对,最好不要让范闲回皇兄那里。
“去哪啊。”范闲被外面的冷风一出,醒了几分,半眯着眼睛问王启年。
“送您回府啊大人。”王启年背着他,往范府方向走。
“不回范府”,范闲嘟囔道:“我要回居安殿,调头!”
王启年只得往回走,好在皇宫并不远,不多时便到了。谢必安出来开了门,李承泽正在桌案前写着什么,王启年把人背了进去,一脸堆笑的看着李承泽:“陛下,我把大人放哪合适?”
李承泽冲着床铺扬了扬头,王启年心里了然,把人小心放下,便赶紧行礼告退:“陛下,那没什么事儿,王某就先走了。”
“必安,你先给他把被子盖好,我写完这些再去看他。”李承泽捏着手里的各地方的适龄学生统计报表,头也没抬的奋笔疾书道。
谢必安应了一声,附身给范闲掖被子,看见范闲嘴唇嗫嚅似乎在说什么,谢必安凑近凝神去听,突然脸色一变,扔下被子,刷的一声拔出剑。
“怎么了!”李承泽被利剑出鞘的声音吓了一跳,抬头看去谢必安正拿着剑指着躺在床上范闲。
谢必安皱着眉也不答话,只是盯着范闲,李承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赶紧放了笔,光着脚快步走进过去:“必安,怎么了这是?”
看谢必安一反常态的愤怒,李承泽甚是疑惑。而就在此刻,范闲嘴唇又动了动,发出一丝沙哑的声音,李承泽俯下身子侧耳倾听。
那声音极轻,几乎低不可闻,可在这寂静的居安殿中,李承泽却听得异常清晰。
那是一个人的名字:
“婉儿。”
小海有话说:
教育改革和科举改革开始啦!杂糅借鉴了古代很多时期的教育思想和制度,建立统一的教育院和科研院,让鉴查院八处和后宫成为文化收集整理的两个重要部门。淑太后的那些藏书阁,应该那个时代皇家书院之类的存在,会有一些难见的孤本,要好好发挥它们的作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