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颇有几分洛阳纸贵的味道,一时间澹泊书局供不应求,范思辙瞅着一沓沓银票,笑的见牙不见眼,非要进宫给李承泽请安。
“老实在家待着”,范闲让若若看好范思辙,拿起一大沓银票,在范思辙肉痛的表情中,转身出门:“分红我拿走了。”
距离二月初二选秀,也就半个月的时间,整个庆国都在为这件事忙碌,而身为主考官的范闲却像没事人一样,对这件事一点都不上心。
这几日范闲除了去鉴查院之外,就和五竹呆在太平别院的水下密室里,一待就是一整天,还叫王启年往江南内库跑了几趟,神神秘秘的也不知做些什么。
李承泽也没时间管他,修缮后宫、安排流程,多少事要准备,况且他还得跟母后商量一番。
“儿子从小到大,都没有麻烦过母亲什么”,李承泽看着面前依旧低头看书的淑贵妃:“如今有件事情,请母亲帮帮我。”
“何事。”淑贵妃终于难得的放下书,看着眼前这个名义上的儿子。
“二月初二选秀,还请母亲替儿子挑选。”李承泽恭恭敬敬的说道。
“选秀之事,陛下到底怎么想的,为何要文试?”淑贵妃,如今的淑太后终于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这后宫,是庆国的后宫,是皇帝的后宫,但不是我李承泽的后宫”,李承泽摇摇头:“我对她们没有兴趣,所以我希望,选入宫的这些嫔妃,也对我没什么兴趣。”
淑太后终于抬起头,有些疑惑的问道:“还未选秀,陛下怎就知道自己对这些嫔妃们没有兴趣?”
“朕……”李承泽一愣,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回答。
“陛下若有喜欢的人,以你现在的身份,把她接进宫来便是了,何必要选一些对你无意的人进来,要这样把后宫架空?”
这位读过很多书的淑太后,眼睛里闪过一丝隐隐地八卦:“对后宫不感兴趣,那陛下对什么感兴趣?”
“呃……大业未成,朕岂能贪恋女色……朕”,李承泽实在不知道怎么解释:“哎呀母亲,您就别刨根问底了,帮帮儿子吧。”
“好,陛下需要我怎么做?”淑太后罕见的笑了笑,答应下来,李承泽忙凑上前去,附耳说了自己的计划。
“这倒很合我的心意”,淑太后听罢点了点头:“那我就帮陛下这个忙。”
“多谢母亲!”李承泽甚是高兴。
“只是有一点”,淑太后恢复了往日的清冷:“这后宫你做给天下人看也就罢了,江山传承之事,陛下要自己想清楚。”
“母亲说的是,儿子知道了。”李承泽见淑太后重又拿起书,便起身告退了。
回到居安殿,李承泽也开始发愁。母亲说的对,若一直没有孩子,且不说朝中坊间怎么议论自己,单说这继承江山,又该如何是好?
正发愁,谢必安进来通传:“陛下,靖王李弘成,在外求见。”
“快请进来。”李承泽穿好鞋站起来,李弘成带着若若进得殿门,深施一礼。“给陛下请安。”
“你我之间,何须多礼。”李承泽连忙扶住李弘成,看到旁边的若若,心里便明白了:“你们这是……”
“皇兄,若若同意嫁给我了,今日是来求皇兄赐婚,也是将若若带来给皇兄看看。”李弘成攥着若若的手,高兴地像个孩子。
李弘成,是李承泽幼年时期,除谢必安外,为数不多的、能信任的人,也是在他和太子的夺嫡之战中,唯一一个明确而坚定的支持李承泽的人。由于抱月楼事件,李弘成自请去雁鸣关,边关苦守一年多,为李承泽拿下了征西军的统领权,在除夕事变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而范若若,是范闲最为忠实的小迷妹,也是京都第一才女,看到弘成能和心爱的人终成眷属,李承泽心里自然也是万分高兴。
看着这两个郎才女貌的佳人,李承泽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想法,他有些激动的握住李弘成的手:“你们二人的事情,朕自然是会好好操办,不过……你们可否帮朕一个忙?”
“可担不起帮忙这个词,陛下有什么事尽管吩咐就是了。”若若开口道,总听哥哥提起这位二皇子如何如何,今日一见,没有一点皇帝的架子,就像个哥哥一样果然让人心生喜爱。
“朕想让你们……替朕生个孩子。”
两人顿时愣住了,连旁边的谢必安都吓了一跳。李承泽赶紧补充道:“也无需是第一个孩子,男孩女孩也无所谓。”
“朕知道这个要求有些难为你们,可朕能信得过的也只有你们了。”李承泽叹了口气说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