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也清楚,自己当初确实为了何贵妃伤过她的心,所以他想要弥补。
景言前些时日给他写信,说是他在一山清水秀的地方建了一间别院,很适合养老,他不妨带着皇后出宫去看一看,在这皇宫里待了一辈子,他也想好好地为自己活一次,好好地陪自己心爱的人到老。
太子自然无法拒绝自己父亲的愿望。
只是这皇权更替牵扯众多,为了不耽误宣德帝这位太上皇的出行,太子更是没日没夜的加班加点。
太子妃听说太子这么卖力地处理公务,放下腿上的一双儿女,让宫女带着他们出宫去自己的表哥表妹家住一段时间。
当她端着熬好的梨水出现在太子的书房时,太子紧皱的眉头终于有了片刻舒缓。
太子妃将梨水放在太子的手边,“这梨水润喉通肺,是臣妾亲手为您熬的,不妨稍微歇一歇尝尝臣妾的手艺?”
太子乖乖听话。
刚喝一口便赞不绝口,“孤的清婉果真做什么都样样在行,孤三生有幸,竟然娶了清婉这般贤惠的太子妃,日后有清婉陪着孤,孤绝不会负了你。”
太子妃却忧心忡忡。
前些时日,太后又提起往东宫塞人一事。
毕竟太子近些年的身子已经大好,传宗接代不成问题,即使她已经为太子生下了一双儿女,可这对于皇家来说还是子嗣过于单薄一些。
太子很快就要成为大赢朝的新帝,新帝后宫要是只有一位皇后,两个孩子实在过意不去,所以她必须要接受跟别人共事一夫的事实。
可是跟他夫妻这么多年,她与他恩爱,看他把自己放在心尖,陪他度过日夜。
让她将这般温柔的丈夫分出去,她心里多少有些不舍,还有些妒忌......
太子注意到她眼神里的暗淡,仿佛她肚里的蛔虫,立马便猜到了原因,“可是皇祖母又逼你了?”
太子妃摇头,“谈不上逼,这本就是臣妾这个当正妻应该做的。”
太子脸色一沉,“什么叫应该做的,你是孤的妻子,倘若不能对你许诺一生一世一双人的话,孤当初便不会娶你。”
从他们在小城大婚那刻起,他便在心里许下这个承诺,此生绝不会纳妾。
这件事他已经同宣德帝和皇后透过底,他们既没有表示赞同,但也没拦着他。
宣德帝更是害怕他会后悔,毕竟一辈子那么长,他虽身处高位,总归还是有身不由己的时候。
可是他执意所为,在登基那日,他颁布的第一条皇令便是取消选秀,他的后宫只有皇后一人,绝不再娶。
后将皇后生的儿子封为太子,女儿封为兆祥公主。
即使这件事在朝上掀起一阵不小的风波,但新帝已经做好了与那些大臣斗智斗勇的心理准备,任由他们怎么劝,他都不会动摇。
除了宫内的变化。
宫外,旧城经过五年的调整,又恢复成从前的盛状。
宣德帝在经过着重考量后,还是决定不折腾了,从此便将国都定在云城这个新城,而旧城改名为雁都,被纳入清宁郡主的封地。
自从五年前清宁郡主同丈夫大婚后,一家搬到封地,将这里打理得井井有条。
百姓传言,这位清宁郡主的丈夫曾经出家当过和尚,是佛祖膝下的亲传弟子。
正因清宁郡主慈悲为怀,为人纯良,佛祖便认为这世间没有至纯至善的男子能与之相陪,于是便亲自为清宁郡主择了一位夫婿,这样他老人家也好在天上看着放心。
清宁郡主听说这则传闻后,故意跑到自己正在浇花养鱼的丈夫面前炫耀,“外面的百姓都在说你是为了配我才出生的,你有什么想反驳的吗?”
池塘前,身着青绿色衣袍的男子缓缓抬头,眉眼如同春风般和煦,笑意轻快,“他们说得没错,我此生确实为你而生,为你而活,只为你一人。”
“永永远远。”
“直至下辈子,下下辈子,亦是如此。”
(正文完)
第240章 番外:昭儿的自述
说起来,我算是一个幸运,但又不是很幸运的孩子。
我的出身不好,但我有一个甘愿为我付出一切的姐姐。
为了让我过得好,她不惜牺牲自己的清白去讨好这府里唯一能护住我的人。
当我知道姐姐险些被嫡母打死时,心里是又惊又怕。
可是我当时的力量实在太过薄弱,府里任何一个人拎出来都能将我一手捏死。
我就像一个不为之称道的小小蚂蚁,可以被任何人轻贱。
连带着我的姐姐,也被他们看轻。
所以我在心底发誓,我要为姐姐努力读书,考取功名,带姐姐脱离苦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