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碎玉也追了出来,洛屿泽只顾着躲,于是也顾不得找人,直接出府骑上马就回宫去了。
一直等到太子下葬那日,朝上的风波才终于得以平息。
太子在信上亲手写下下一任太子的名字——景言。
当宣德帝读出这个名字时,朝上所有大臣,包括宣德帝以及七皇子自己在内,都愣了一下。
宣德帝属实有些为难,虽然他确实也疼爱七皇子这个孩子,但他心里也清楚,老七的心思太过活络,实在不是当君主的料。
他被德妃养得太单纯,又整日喜欢耍刀弄剑,对自己的学业半点不上心。
要不是他和左相轮流鞭策,只怕他现在学习的进度还比不上他其他才读两年书的弟弟妹妹们。
这样的人当皇帝,整个大赢怕是要毁在他手里。
但是,老祖宗定下的规矩摆在面前,宣德帝就算想否决,也没办法否决。
朝上大臣更是吵得不可开交。
先前拥护太子的那波人如今更是一股脑地拥护太子提议的七皇子。
而拥立三皇子的那帮人更是坚定不移地拥立三皇子。
原先太子和三皇子争,何贵妃自然是要偏向自己的儿子。
但如今,是她两个儿子在争,都是从她身上掉下来的肉,她选择哪个她都能当上皇太后,只是......她不选哪个,哪个跟她日后的母子情分差不多就断了。
按理说何贵妃不应在这件事上有所纠结,毕竟她偏心自己的大儿子也不是一两日了。二儿子打小又是在别人膝下长大,跟她这个生母本就不亲,她放弃七皇子选择三皇子也在情理之中。
可是真要让她做出决定的那刻,她突然又犹豫了。
万一日后当上这皇帝的是老七,他岂不是要记恨她一辈子?
到时候她就算当上了太后,他能让她日子过快活吗?
说不定他还会想办法刁难她,故意让她过不好......到时候就连煜儿、秋儿,都只能任他摆布......
第229章 消失以后
说到底,何贵妃心里想着的、念着的依旧是自己从小娇养到大的三皇子景煜。
虽然她是有过片刻的动摇,担心老七继位会影响到她以后的生活。
但是,只要最后不是老七不就好了。
有何家替景煜撑腰,她在怕什么?
难道怕那死人根本不足以造成威胁的一封信吗?
就算是老祖宗留下的规矩又如何,等她的煜儿即位,第一个就废了这规矩。
朝上大臣吵得激烈,朝下宣德帝接到的文书也压根没停过。
左相更是干脆搬进了宫,就为了替宣德帝处理手头上的政务。
还好宣德帝同左相之间有足够的信任,不会因为左相在朝堂上出头拥立七皇子就对他持有警惕。
毕竟他身边能够说真心话的人这两年是越来越少,如今连皇后都先他一步离开,他要是再折腾,只怕只要孤家寡人一个到老了。
何家的锋芒终于开始展露。
他们整个何家谋划近四十年,从挑选入宫的女子,再到入宫的女子顺利上位生下皇儿,如今何贵妃已经坐到高位,皇后一死,六宫中再无人能跟她媲美。
这些年正因为何贵妃在宣德帝耳边吹枕边风,为何家挣来不少便利,就连获利最大的盐商,都落入何家的手中,所以在这朝堂之上,何家只要开口说话,便会赢得至少百十人的附和。
这站队也越发明显。
洛屿泽负责将太子的棺椁运至皇陵后,便匆匆赶回京中。
回到京后,他并没立即赶回宫中复职,而是回了趟家。
他心里大概有数,近些时日怕是回不来了。
所以他想在进宫之前先看一眼洛雁和孩子,图个心安。
不知为何,他最近这心情总是跌宕起伏,尤其是宫中加强戒严,任何书信都递不进来,为了以防万一被有心之人钻空子利用,他不准家里人给他送信。
若是真有事,也该进宫找他了。
所以洛屿泽不停地在心底安慰自己一定是他想多了,洛雁和孩子有沈思琼照顾,肯定能健康平安。
结果他回到府里,在韶光院走了一圈,愣是没找到关于她的半个影子。
最后还是在小道上撞到了洛雁的丫鬟石榴,从她口中才得知,洛雁自从前几日进宫后,就从人间蒸发了。
“什么叫不见了?好好的大活人怎么会不见?”
洛屿泽怒气冲冲地找到沈思琼,她这会儿正尝试着用拐杖走路。
他本想谴责沈思琼,怎料对上沈思琼那双锐利的眼神,顿时又有些心虚,“洛雁到底去哪儿了。”
“爷与其问我,不如自己进宫问问太后娘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