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此,既不用靡费我大明后勤粮草,将士们也不用受雨林鏖战之苦,堪称一举两得。”
“咕噜......”
陈堪话音一落,大殿之中便响起众人吞咽口水的声音。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话,陈堪觉得有些口渴,便示意一旁的小太监给自己端杯茶水过来。
回头发现众人还是一副震惊的表情,陈堪斟酌片刻,又补充道:“闪击敌国首都,这个战法小子把他叫做闪电战,而利用假消息乱人心神,小子叫做舆论战。
都是小子瞎想出来的,也不知道有没有用,小子姑且妄言之,陛下和诸位将军姑且妄听之。”
说完,陈堪眼珠子一转,确认这个逼已经装得很完美了,这才接过小太监手中的热茶小口小口的抿着。
一番似是而非的大杂烩战法,成功将朱棣和以朱能为首的一众将领唬住了。
此刻,大殿之中和安静得落针可闻。
除了陈堪抿茶水的声音,就只剩下了众将的粗重的喘息声。
他们不得不承认,陈堪提出来的战法,是唯一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解决安南之乱,并且还能将战损减小到最少的办法。
朱棣为什么一定要征安南?
并且还派出朱能这等国之柱石,堪称核威慑一般的大将出马?
求的不就是一场又快又漂亮的大胜,好提升他在民间的威望嘛。
毫不夸张的说,陈堪提出来的方案,完美的切中了朱棣的每一个痛点。
首先是快,一登陆就攻破人家首都,就问你快不快?
其次是胜得漂亮,只和黎季犛打上一场硬战,安南其他地方就能传檄而定,就问你漂不漂亮?
就连朱棣都不得不承认,听完陈堪的方案,他已经想不出更加完美的战法。
而这个方案唯一的难点便是在于操作难度太高。
不论是以最快的速度攻破敌国首都还是派人出去传递消息,再到派人联络沐晟进军。
将领对于战局把控这一块必须非常精准,一旦某一个环节衔接不上,那后果绝对不堪设想。
一旦出现纰漏,海上登陆的三万大军容易变成孤军不说。
就连沐晟麾下的十万大军也很有可能陷入鏖战之中。
但......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法子。
相比这个战法可能带来的成果,那点难点似乎也谈不上什么难点了。
更何况,朱能是出了名的心思细腻用兵如神,这个战法简直就像是为他量身定做的。
“啪~”
大殿里,突然响起零星的掌声。
“啪~啪~啪~”
片刻后,掌声忽然热烈起来。
朱能拍了拍陈堪的肩膀,眼神之中带着毫不掩饰的赞赏:“本将本来想说英雄出少年,但又觉得虎父无犬子这句话似乎更适合你。”
朱能的力气很大,一巴掌下去,陈堪只觉得半边身子没了知觉。
颤抖着将手中的茶杯放下,强笑道:“成国公过誉,小子就是随口胡诌的,还请成国公勿要被小子的胡言乱语坏了心境。”
朱能眉心一跳:“这都算是胡言乱语,那本将就是酒囊饭袋了。”
感慨了一句,朱能转头看向朱棣,拱手道:“陛下,臣认为靖海侯的法子可行。”
朱棣颔首:“朕也觉得可行。”
连两位大佬都觉得这个法子可行,其余人自然没有什么意见。
片刻后,朱棣看着朱能,摩挲着下巴说道:“既然走海路不必要后勤民夫,那朕可以再匀两万大军给你,一共五万人,也好有个转圜的余地,再给你每艘船上配备一门火炮。”
朱能的眼睛一亮,拱手道:“如此,臣有把握半年之内平定安南。”
“那就这么定了。”
朱棣做出了最终的决定。
陈堪朝朱棣拱手问道:“陛下,既然没臣什么事,那臣是不是可以走了?”
朱棣刚想点头,但又突然想起大炮也是陈堪在负责。
他有些不放心的问了句:“给每一艘战船配备一门大炮没问题吧?”
陈堪颔首:“没问题!”
当然没问题,新式火铳没有,老式的洪武大炮还不是要不少有多少。
不说这么些年铸造的火炮零零散散的也有不少,就说洪武十年为了北征做准备铸造出来的洪武大炮就足够装备出一个炮兵团。
南方山高林密,装填麻烦但威力巨大的火炮在南方使用刚好合适,北方视野开阔,更适合用火铳。
得到陈堪确切的回答,朱棣忽然变脸。
“滚吧,朕现在看见你就来气。”
陈堪隐晦的翻了个白眼,嘀咕道:“说得谁很想见你似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