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时三大战役已经打响。
在辽沈,淮海,两大战场,国民党节节败退。
此时野原广志仍藏身在京城,化名刘光北。
根据日记上的描述,直至在这个时候,澄田老鬼子被困在京城的财宝还在。
只不过被这边的特高课的人给截留了。
为此澄田赉四郎还曾发电报,跟野原广志大发脾气,让他务必追回这些财宝。
可惜,此时野原广志早就不是当初言听计从的‘小同乡’了。
如果没有野原广志的协助,特高课那帮丧家犬,甚至不知道这笔财宝的存在!
看到这里,杜飞已经恍然大悟。
原来市面上流传的,灰大仙搬走财宝的事,根本就是以讹传讹。
虽然野原广志的日记里没提到,但这个传说很可能是日本人放出去的烟幕弹。
杜飞看到这里,愈发觉着有趣。
这可比看推理小说有意思多了。
靠在罗汉床上,端起有些凉了的茶水喝一口,继续翻动日记。
很快就翻到了四九年一月。
这时三大战役已经接近尾声,胜负大局已定。
野原广志的日记里,毫不掩饰对回家的渴望,觉着自己继续留在华夏没有任何意义。
但直至这本日记的最后,也就是一九五零年五月。
也就是将近一年半后,他却依然留在华夏。
显然事实并不像他在日记里表述的,留下来没有任何意义。
在这里必定有他割舍不下的东西。
除了那笔财宝,杜飞想不出还有别的什么,能阻挡一个思乡的人回家。
也就是说,至少在一九五零年五月,那笔宝藏还在。
并且野原广志知道,至少知道其中的一部分藏在了哪儿。
只不过因为局势剧变,令他根本没办法把这些财宝带走,只能继续苦苦守在这里……
不知不觉,杜飞竟然一口气把这本三百多页的日记给看完了!
期间虽然磕磕绊绊,一知半解的。
但结合前后文,还有上边的一些注解,以及杜飞原本掌握的情况,足以令他补全整件事的大致脉络。
由于澄田老鬼子的最后一笔财宝,被困到京城运不出去。
直至日本宣布投降,原本忠心耿耿的部下,自然而然产生某些想法。
杜飞估计,这帮人本来想坐地分赃,却没想到引来了投靠阎xi山的特高课的人。
这下事情就变得复杂起来。
又因为马上爆发解放战争,堵死了他们带着财宝回去的路子。
至于说灰大仙什么的,似乎只是被举起来,当挡箭牌的一个名目。
杜飞合上日记,抬头看了一眼时间。
竟然十一点多了!
他向后靠去,闭上有些酸涩的眼睛。
拿到这本日记,虽然把故事线大幅往前推进了。
但具体那笔财宝藏到哪儿了,却仍没实质进展。
杜飞估计,这本日记之前的主人,包括后来的魏三爷,之所以无奈放弃,也是这个原因。
日记里看似信息不少,却没有真正能解决问题的‘干货’。
而盒子里那些地图,还有记事本。
都是根据这本日记,进行了大量分析,得出的结果。
不能说完全没用,但对找到财宝真的意义不大。
唯独日记中,不经意提到一次,野原广志曾用过化名。
“刘光北~刘光北!”杜飞喃喃念叨,已经有了主意。
第427章 四个刘光北
杜飞相信,之前获得这本日记的人,多半也能察觉到‘刘光北’这个名字的重要。
不过想仅凭一个名字,在三四百万人口的京城找出一个人,简直就是大海捞针。
杜飞不知道在魏三爷之前,这本日记掌握在什么人手里。
但至少仅凭魏三爷的人脉关系,肯定不可能仅用一个名字找到这个人。
可是同样的事情,对杜飞来说,却未必不行。
这个年代的户籍登记制度相当严格,各个大杂院基本都有管院大爷,只要有正式的居住地或者工作单位,就必须进行户籍身份登记。
这些户籍登记信息,魏三爷肯定查不到,但杜飞的关系却并不难。
第二天,杜飞起个大早。
骑着车子先到单位点卯,然后跟钱科长打声招呼,就跑到市局去。
上楼直接找陈中原。
杜飞也没藏着掖着,把昨天魏犊子送来那日记本拿给陈中原看,并重点画出‘刘光北’的名字。
一开始时,陈中原还有点不以为然,觉得杜飞是异想天开。
其实这些年所谓的日本人留下来的财宝,说是层出不穷有点夸张,也绝不仅灰大仙这一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