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县衙不曾张贴告示,百姓亦不闻山间匪事,换言之,如同小乙之前所言,他们一行从未劫掠过寻常百姓,亦不曾出入东临城。
可东临县衙分明知晓山匪所在,为何不告知民众?是笃信他们不会伤害平民,还是另有内情?
闭门造车并非良策。
冥思许久无果,加之天光已大盛,宋离两人作别宋秋,往归云楼方向急赶而去。
一夜已过,东临县衙却无半分异常。怕是梁世安笃信无人知晓他两人去处,要等尘埃落定,才会打开那道无人知晓的暗门。幸好他无比自信,甚至自负到不曾打开暗门查看,他两人才逃出生天之机。
桃溪畔春花照水,芦苇成林,萧西却无心细赏,他好似瞥见眼前有条无形的分岔路。
审问老巴与小乙时,他以为那几名山匪是家中贫寒,被逼无奈才会落草为寇。若如此,将人交由县衙处置是最适宜之法。
如今才知东临县衙梁世安亦是心思不正之徒,甚至可能与雁荡山匪私相授受。若如此,思及那些山匪劫掠之物包括军资、灾银等要物,此事之重已不可同日而语。
眼前这条分岔路的左端指向表明皇子身份之途。说出二皇子身份,接手东临县衙,追梁世安之责,再借由县衙中的人与物追查肆意妄为的雁荡山匪。
分岔路的右端则是继续隐匿行踪。趁梁世安尚未发觉他两人已离去,派人重回雁荡山,寻出些蛛丝马迹,再以山匪为突破口,肃查梁世安之责。
左路落得清闲,却需大张声势。右路不可预料,忙碌半晌一无所获也未可知。
可他两人的眼前还有宋氏后人与密库之事,盯着他的京中耳目也不知在何处观望,透露身份有太多后顾之忧……
“小五?!”
两人的惶惶不定和左右为难在迈进归云楼,见到小四小五的瞬间平息不少。
昨夜最忧切之事莫过于小五的去处和安危,如今得见他两人皆完好无损,悬了一夜的心终于能落到实处。
“可有受伤?”
宋离拉起他手就要把脉,惊得小五原地起跳,顶着个大红脸偷瞄萧西:“姑、姑娘这是作甚?男、男女授受不亲的。”
小四:……
“爷,”小四不忍直视缺心眼的明小五,一边给萧西让座,一边来回打量两人,“怎得现下才回?可是出了什么岔子?”
萧西接过他递来的茶盏,摇摇头道:“不急。此去可还顺利?可有见到分庄庄主?医药之类准备得如何?”
“一切顺利。”小四替他续茶,颔首道,“颍州分庄的庄主亲自做的安排。”
萧西放下茶盏:“人在何处?可有过来?”
小四颔首:“庄主没来,但派了庄中得力之人亲自送货。现下在后院盯着。”
“甚好。”萧西抬眸看向宋离,又转头朝他道,“一会让他来见我,有要事相商。”
“是。”
“小五,”这厢议定,萧西转又看向上蹿下跳的小五,招招手道,“别闹宋姑娘,过来坐下。”
小五三两步回到桌边,正色道:“爷,何事情急?”
“你几时回的客栈?”
“约莫一个时辰 前。”小五眨眨眼,又解释道,“东临县衙的档案室极为杂乱,我翻了好几个时辰才找到十年前的记载。”
“杂乱?”东临是人尽皆知的文城,即便今日之东临不同以往,十年前的档案也不至于随意堆叠才是。
萧西下意识蹙起眉头:“你昨儿个是先去报备医馆之事,再去的档案室?两处相距多远?”
小五蓦地一怔:“爷,出什么事了?”
萧西摇摇头:“你且先说。”
“爷,档案室离县衙大堂甚远,是一名上了年纪的簿记官守在门前。我原本想趁人不注意敲昏那簿记官,可他年纪实在太大,我怕一个不小心敲出个好歹来。”
萧西曲起指节轻叩在桌上:“后来用了什么法子进门?”
小五挠挠头,神色羞窘道:“那老簿问我要找何物,彼时我全身上下仅有一块都督府的腰牌,便推说有人向安南都督府举报,说有南琉恶民流蹿至东临为匪。我是接了都督府之命前来查探之人。”
萧西眯起双眼。
此由头合情合理,寻常主簿必然不会起疑,可若是那簿记官恰巧是梁世安亲信,也知晓山匪之事不会传入安南都督府耳中,小五之谎便不攻自破,且泄露出他知晓雁荡山匪之事。
思及前一日晚间凭空出现在县衙门前的“老巴”与“小乙”,他是何人已不言自明。
若与梁世安易地而处,萧西也会设法隔绝自己与小五的信息往来,再各个击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