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连三问,弥勒佛却是一笑置之,解释道,
“诸法因缘生,因缘尽故灭。”
这笑口胖子正要长篇大论秀一秀佛学造诣,就被陈泽手上骤然亮起的剑光刺了眼,这才悻悻道,
“那些物件流传出去,自然也带了我的一部分神性。”
“有的多,有的少。”
“佛之十号,我曾经还拥有‘天人师’的尊名,也随着流传出去,附身到昔年释迦牟尼出生之地,以凡人之身活过一世。”
“其人名曰‘斯里尼瓦瑟·拉马努金’。”
“虽然只逗留三十三载便消逝,但一世为人,我对凡人的科学还是薄有参悟。”
陈泽在脑海里略一搜索,摸着下巴道,
“那个没上过学的印度神童数学家?”
弥勒佛点头,这事就此揭过,又说回薛定谔的身上。
“一切皆由缘定,就如他郁郁寡欢时知晓吾之存在,便注定来此聆听真理,得解困惑。”
“微观世界并非不可预测。”
“种其因,得其果。”
“我佛法真谛,便在于‘注定’二字。”
“明日结出的果,出自昨日种下的因,一切皆是命中注定。”
“他听闻此理即刻开悟,虽然身留于此,却在化作永恒之前,将消息捎给他的侄子。”
“其名曰‘薛定谔方程’。”
薛定谔方程,描述了微观粒子的状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话毕,那薛定谔的叔叔是回到念珠当中,弥勒佛却就此打开了话匣子。
“不止拉马努金,也不止薛定谔,不止是我。”
“残存世间的神佛,仙人,皆有如此经历,凡人收受启示,得到感悟,提出定律。”
“百余年前,文始真人身化清气,曾与我言说,他袖袍处一缕浊气曾历遍现世诸大陆,显灵点化。”
“有一地曰普鲁士,有一教者曰克劳修斯,文始真人告之……”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克劳修斯顿悟,乃知何为‘熵增’。”
“又有一者曰玻尔,神魂随真人云游宇宙洪荒,见日月星辰,环绕运行,周而复始,层层嵌套。”
“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宇宙。”
“方知‘原子’之内是何结构。”
弥勒佛越说越起劲,从“量子纠缠的本质为因果缘法”讲到“逆转熵增的道之所在”,再到“禅与普朗克公式”……
饶是陈泽见多识广,也有些忍不住目瞪口呆。
听到最后他不禁想到,要是博士知晓了这些事情,又该作何感想呢?
不过惊诧归惊诧,陈泽毕竟不是个科学家,所关注的重点也有所不同,
“这么说来像你这样的存在,还有不少咯?”
“少。”弥勒佛郑重笑道,
“少之又少,以后只会更少。”
弥勒佛说着列举了一些地方,大都是隐仙会内部记载的禁忌之地。
至于陈泽先前见到王灵官的那处“被夺走名字的所在”,弥勒佛更是摇头不解。
据他所言,因为信仰之力的指向不同,仙神佛陀其实是有一定阵营划分的。
通俗来讲,就是他和道家那群神仙不在一座山头,了解不深。
毕竟他们这些佛陀菩萨也有自己的神性聚集共建之所,和别家神仙玩不到一起。
而这个所在……没错,正是极乐世界。
而极乐世界中的绝大部分佛陀菩萨……
“都随释迦牟尼佛,去追寻那传闻中的阿鼻。”弥勒佛换了个姿势,紧了紧遮不住多少肉的金袍,脸上笑容第一次趋向僵硬。
“阿鼻。”陈泽确认道,
“外墟?”
“虽称呼不同,但所指如一。”弥勒佛用力点了点头。
“这倒是奇怪。”陈泽双手抱胸揶揄道,
“你们连极乐世界都尽在掌握,却不知道阿鼻地狱所在何处?”
“非也,施主此言差矣。”
弥勒佛伸手,幻化出一方光影模型般的世界缩影,
“我佛门所创之世,蕴含三界诸天,自然包含地狱。”
“八热地狱,八寒地狱,游增地狱,近边地狱,总计十七层地狱,皆关押罪人所在。”
“凭永恒佛理觉悟,令罪人永世不可超脱,以觉念业火为能,托举我极乐世界。”
“然……阿鼻者,阿者言无,鼻者名间。”
“这第十八层,无间地狱,虽出自我佛如来顿悟之念想,却一直无有建创,恰似那水中花,镜中月。”
“空有其名,不见其所在。”
“故而那传闻中,一切生灵的救赎所在,佛法的源头,众生去处……”
“便被我佛称之为,阿鼻。”
陈泽大概听明白,也无心和弥勒佛争辩些什么,只是追问道,
“所以他们追到哪里去了?”
“天外天。”弥勒佛很有自觉,不必陈泽拔剑就自个儿解释下去,
“施主可知,这极乐世界的本质?”
“知道。”弥勒佛说了,陈泽也就在心里又过了一遍。
极乐世界,跟冥界,南海无底洞等都是一个性质,是由大能修者凭借神性之威,在现世中圈地为王,切来一块蛋糕到自己盘子里,划出一片独属于自己的领域。
弥勒佛又道,
“古时,山高水深,真实世界要远比现在宽广辽阔无数倍。”
“《山海经》有载,海内诸山,山内诸湖,时人见闻和今人大相庭径。”
“怎么?”陈泽面色古怪道,
“《山海经》不能是世界地图吧?”
这种谣言早已在隐仙会内被证伪。
第513章 悬壶宫的由来
“非也,恰恰相反。”弥勒佛却道,
“《山海经》,不过是古时一小部落所见所闻罢了。”
“小部落……”陈泽咀嚼着弥勒佛的话语,大概明白这胖子是什么意思。
山海经,书中言明“天地之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
哪怕将单位保守换算,也可抵得上如今整个亚洲的面积,因此不少人会认为其记述的是世界地理志。
而按弥勒佛的说法,仅仅一个小部落都这般幅员辽阔,那整个世界的真实面积岂不是宏大得难以想象?
“而后能人异士辈出,修者高人不断,其中圈地为界者不在少数。”
弥勒佛接道,
“今天你划走一块作洞天福地,明天他拿走一块作海上仙山……慢慢的,世界也就越来越小。”
“所以不少人都认为,就是这般做派激怒了天地,才引得后来末劫降临,佛法不显,道门坍塌。”
“如来传播佛法时曾到过一国曰‘夜郎’。”
“其国土辽阔,广袤无垠,崇山峻岭,江河湖海无一不缺,可称地大物博。”
“然一夜过后,便被尽数瓜分完毕,唯留方寸之地,幸存国王凭此向汉使求援,他人不知缘由,还道是国王自大狂妄,徒增笑料耳。”
陈泽听着,自然想起博士同他说过的猜测,以及虺这“上古大妖”总是抱怨食……呃,物种资源没有以往丰富。
只是随着末法时代到来,难道这些被划走的蛋糕就没有自动归还?
陈泽向弥勒佛提出了这个疑问。
“佛……就是神性。”弥勒佛很识相地不跟陈泽扯犊子,
“修为精深者,即使在死后也能有神性残留。”
“寄托在神性之上的领域自然也会留存。”
陈泽点点头,心道譬如那南海无底洞,便是如此形成的禁区。
可随即,他粗略一算却又感到不对劲。
像南海无底洞这样的地方终究是屈指可数,比起整个世界不过是沧海一粟,影响极其有限,现代社会的真实面目和绝大部分普通人的观感差不多。
哪怕有隐仙会这样专门处理超凡遗祸的机构,一年到头也遇不到几次危机,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处理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禁地之所以为禁地,肯定既是少数,又是例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