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暗河……地下水赋存极多,水源,也基本上无穷无尽。
即使一个师的机动坦克,也完全不需要担心这方面的问题。
工兵,已经打好了水井。
就算你轰炸,能炸水库,你还能炸暗河不成?
所以,这个想法,也被王参谋长直接否决了。
李修略微失望。
“军事地图上没显示这些信息啊。”
他又在电脑上打开地图,无奈道。
如果李修知道有暗河,他肯定不会往这方面想太多。
不过暗河,这玩意的确也不会测量出来,毕竟地图大部分都是地表信息。
就算不是地表信息,也是资源矿物之类的。
但无论如何,李修的这个想法,算是泡汤了。
他也没有太沮丧,毕竟本来就只能算是尝试。
“好了,不用有压力,演习时间还早着呢。你注意点,别先出局了。”
王参谋长说完,就中断了联系。
而李修无奈摇了摇头。
“有流动的暗河,派侦察兵渗透斩首工兵可以做,但收效甚微。”
毕竟,打坑挖洞这事,谁都会做。
而只要还有井,暗河就源源不断提供水源。
这个战术基本上算是泡汤了。
没得搞。
……
一天时间。
红x师的激烈冲撞,没有停止过。
而且,来自总部大部队的油料后勤,也续上了。
这也让x师更加肆无忌惮。
t师和高炮师,又因为一开始损失惨重,所以平衡,正在肉眼可见的被打破。
蓝钢铁七团苦苦支撑,团长请求支援,请求的嗓子都快喊冒烟了。
基本上,都是以战损额的来填,才勉强能撑住。
战损的士兵,也哪都不去,就躺在坦克车里待命就行了。
毕竟朱和演习场实在太大,如果一有战士被淘汰就离开,那演习也完成不了。
但谁都知道,如果没有支援,早晚要出事。
钢铁七团划定防守区。
李修所构筑的防守阵地,也在面临红一连,和红三连的正面突进。
基本上,战场没有多余放话的时间。
刚瞄准好进攻方向,一轮火力齐射已经招呼了过来。
因为是联合机动,混合,所以李修和王大兵,也在同一时间各自做出了命令。
“命令:坦克车组间距五十,呈一路队形机动”
“命令:步兵分队,142运兵车,分别居中,收尾”
“命令:侦察小队,立即撤出,展开侦察作业”
“……”
命令如同雪花一般。
不过,当王大兵进行基础的调整,刚准备让李修配合他的时候。
李修却观察局势,继续开口。
“01步战车出车”
“前进四十米,半面向左跟上”
“车载机枪交叉顺位”
“……”
这时候,李修连忙道:“王连长,要不我先指挥着”
他刚刚感觉,王大兵反应稍慢,两人无法合拍。
李修开口,王大兵听到后也迅速反映了起来。
“你能处理过来吗?”
“能。”
李修没有解释,接过王大兵递给他的对讲机。
开始了疯狂微操。
第242章 装甲割头!!
轰鸣的车场,钢铁怪物复苏,大功率引擎疯狂咆哮。
一道道命令,如同雪花下达,装甲运兵车,坦克按照机动要求彻底启动。
轰隆隆!
轰隆隆!!
车场地面的颤动不止,地面尘土如同蜉蝣一般跳动,空气充满了柴油味道!
指挥车内,李修脑海也在飞速思考。
面对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重装穿击阵型,李修也在思考对策。
对方的突击阵型,是闪击战阵型的变种,坦克以三角型穿凿,中间尖头部分形成基本的冲锋队形,主坦在前,冲锋坦克次坦在侧。
一旦尖头突破,那就能整个把阵型穿凿开,冲散我方阵型。
但并不是那种古早的闪击战阵型。
要是那种古早阵型,其实并不难解决。像是锝国当时的闪击战,其实已经不符合当代战役学规律了。
二战时期的战术,在现代来看,肯定是落后了的。
当年之所以有这么大的成果,其实也是天时地利人和都沾上了边,加上战术新颖与信息打击,才能让走钢丝战术产生巨大成效。
闪击战,说白了也就是依靠尖头以点破面。
但闪击战怕的更多,比如经典的装甲割头。
战线拉的这么长,就意味着补给线也要拉长。
到时候你补给线做的再好,也会因为冲锋带宽度有限,如果敌方部队依靠数量拦腰斩断,那就变成合围了。
闪击战,一直都还是绝对的走钢丝打法!
所以,这一次重装甲冲锋阵型,选取的并非是经典的闪击,而是闪击战的变种,穿击战。
重要的是波次冲锋后打乱防守阵线。并不追求穿凿深度,而是打击有生力量。
具体操作,李修也看出来了。
利用三三箭簇突击,然后对被冲散阵型的装甲部队进行割头。
初步估计,对方派遣进攻他们防区的,有二十多辆装甲车组成的冲锋部队。
当然,后续部队数量更多,但是肯定不是一波就能冲过来的。
李修脸上闪过一抹激动。
但看双方数量对比,并非一定抵挡不住。
想穿越他的防线,那就看看对方的箭次够不够锋利。
不够锋利的话,他也要反割头!
……
此时。
导演部无人机,正在天空盘旋。
大屏幕上,此刻也正在着进行无数个或大或小规模的碰撞。
这些录像,也都送往了各大军区与军校。
虽然是大型会战,但是像是电影中那种两军交战一波正面互冲的,还是很非常少见的。
大部分,都是各个领域内的小型对碰。
各种小型对碰组合起来,形成大规模的整体会战。
孤注一掷的决战,只存在战场平衡被打破,一方想要破釜沉舟之后。
现在,就是消磨两方的有生实力。
此刻无数无人机航拍镜头,也落在了各种各样的小规模战役上。
导演部。
参谋部的众人,也注意到了李修即将指挥会战,立即命令将镜头拉近。
对于李修,参谋部的裁判们,无论红方还是蓝方,都感到非常好奇。也想看看他这方面的能力。
所以,这边战争刚一打响,就把目光放在了这里。
……
国防科大装甲会议室。
无数教授,以及一些成绩优秀的大三大四学员,都观看着屏幕上大场面的装甲会战。
屏幕上,有很多大镜头,也有一些小镜头。
“许青要和李修撞上了,都是咱们学校的,谁快把镜头拉一下。”
这时候,其中一个装甲系大一教授突然喊出声,立即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
怎么回事?
一些认识李修的大四学员,比如之前李修认识的李糠,王青,方乾,猛地直起了身子,目光望向镜头。
战术指令,他们看不到,但是会战双方的指挥官以及指挥的部队,却都在镜头下的小字上清晰可见。
许青和李修。
“许青是谁?”
这时候,方乾开口问道。
李修他们知道,他们那个厉害的小学弟。
但许青是谁?
“你们学长!也是咱们学院毕业的。装甲指挥系硕士,曾经多次参加演习,毕业论文总结出了96a协同火力的最大率,并且为此获得了参谋总部表彰的二等功一次。”
“应该也是咱们院的第一。”
一名教授开口解释道,并流露出了一抹回忆。
“这场对决,非常有意思。”
“你们觉得谁能赢?”
一名教员瞬间开口:“许青吧……装甲指挥这方面,许青毕竟经验丰富。而且这种涉及装甲对抗的坦克拼刺刀机械化运动战,比拼的是微操与整体统筹力,有经验和没经验区别很大。” ', ' ')